直接来源:http://it.sohu.com/87/10/article209141087.shtml
■作者:陈拥军
就像所有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微软一样,中国所有用电脑的人也都知道瑞星。在中国IT历史上,瑞星可以说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10年的生死沉浮,瑞星从一个手工作坊迅速做大达到顶峰,然后又迅速滑到谷底,在沉寂多时之后,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再一次成为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的王者。这当然是一份奇迹!
问题是,谁创造了这份奇迹?是刘旭。–题记
3月5日注定要成为中国杀毒软件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不是因为它的辉煌,而是因为它的黯淡。这一天,中关村软件五杰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杀毒软件市场旗手”的原瑞星公司总裁刘旭突然离职。
当天,面对蜂拥围堵要求给出说法的记者,瑞星公司副总裁,也是”刘旭离职事件”中瑞星唯一对外的高层人物毛一丁解释说,刘旭是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向公司提请了辞呈,公司董事会随即批准了刘旭的请求,总裁一职改由公司董事长王新兼任。
然而,没有人会相信这样的外交辞令,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已经为瑞星付出了整整10年青春并数度带领瑞星走出困境的刘旭这一次显然被人”暗算”了!
■树倒猢狲散
几乎是在刘旭离职之音未落的时候,瑞星公司再一次爆出内部大整饬的消息。瑞星公司在”踢走”刘旭之后,紧接着就把”亲刘派”的整个系统集成部门的人员全部裁掉了,这其中包括系统集成部的总经理。与此同时,瑞星销售部门的约20人也被炒了鱿鱼,这些人占瑞星整个销售部人员的1/3。
据一位此次被裁掉的瑞星员工表示,公司对他们解释的裁人理由是,因为公司要做业务调整。不过,另一种说法是,这次被裁掉的40多人因为”感情上和态度上”是”亲刘”的,甚至因为刘旭的离职还闹情绪,在公司内部散布”流言”,因此瑞星现高层认为,留下这些人会动摇自己的威信以及波及其他员工,所以一股脑地把他们给打发了。这些人最终每人拿着不到5000元的补偿金,心情复杂地离开了他们曾经挥汗过的公司。
从1999年取代王新成为公司总裁,到2003年的3月的黯然下台,刘旭做总裁的这近四年的时间正是瑞星起死回生并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期甚至被瑞星的内部员工私下里称为”刘旭时代”。
其实何止是在瑞星公司本身,就是在整个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刘旭也毫无争议地书写了一段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1999年刘旭刚刚接手时候的瑞星几乎快要从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消失,是刘旭一手擎天,把瑞星拖离了死亡边缘,并以单机产品占据国内市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一举把瑞星推到了国内杀毒软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所以,是刘旭成就了瑞星的今天。也正因为如此,刘旭在瑞星许多员工的心目中,拥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许多人对他们的”刘总”的尊重和崇敬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在这种基础上,刘旭的”意外下课”让瑞星的许多员工感到突然和惊慌,他们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他们有发牢骚的自由。最后的结果是树倒猢狲散,但与其说这些人是被辞退,还不如说是他们自己选择了离开。
■四年一轮回
有意思的是,3月5日的事件几乎跟四年前、也就是1999年同样发生在瑞星的那一幕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当时”落荒而逃”的人是王新,而这一次变成了当年的”胜利者”刘旭。
对于1999年的那一幕,恐怕很多圈内人依然记忆犹新。在刘旭成功的以第一个查杀CIH病毒而带领瑞星打了一场大大的翻身仗之后,王新在种种”压力”下”让贤”,把总裁的位置让给了当时任总工的刘旭。无独有偶的是,当时王新”退位”的理由同样是”身体原因”!
记者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为此事采访瑞星有关高层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创始人王新被”外来者”刘旭取代的解释是这样的:”王总一直以来,身体都不好。”
四年过去了,大概一直因为不需要身处”第一线作战”的缘故,王新肯定已经调理好了”身子”吧,要不然,这一次为什么是”刘旭的身体一直不好,已经无法应付正常工作了”,而”不得不”再一次请王新出山呢?
这正应了中国”轮回”的老话,四年一轮回。不用说,刘旭早就料到了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1999年之前,瑞星几乎是王新一人之天下。这并不奇怪,王新是瑞星公司的绝对大老板,他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最大的股东,拥有绝对的发言权。在1999年以前,刘旭只能站在王新的背后,用自己天才般的才华编写着那些让同行们为之震惊的程序,也最终成就了瑞星这一响当当的杀毒软件品牌。当然,他也为自己赚回了”瑞星第二大股东”的地位,尽管这个”第二”离”第一”是那么的遥远。
7年之痒。在加盟瑞星差不多7年后,在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之后,”拥刘倒王”的呼声在瑞星内部由”暗流涌动”变成了”此起彼伏”。
王新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明白”逆水行舟”的危险,所以即使是公司绝对的大老板,他依然聪明地选择了妥协,很”知趣”地把当时声望日隆的刘旭推到了台前。而事实上,当时的瑞星正处在风口浪尖,刘旭与其说是捡了个大便宜,倒不如说是被资本巧妙地”利用”了。
四年的南征北战,刘旭以”工作时脸色煞白煞白”的代价为瑞星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却给自己套上了日渐沉重的”枷锁”。在瑞星今天已经可以在国内杀毒软件市场呼风唤雨的收获时节,刘旭却成了”烈士”,”壮烈牺牲”。
刘旭曾对很多人说过,瑞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谁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呢?所以,刘旭也不会放弃瑞星,即使是所谓的”身体原因”。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有人从刘旭怀里把他深爱的”孩子”夺走了!
所以有人说,刘旭事件给人以兔死狗烹的伤感。
■明争与暗斗
刘旭真的有病吗?这是所有人一直在猜疑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并不是刘旭事件的真正关键。
大概是为了让人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毛一丁把刘旭”有病”的情况描述得非常详细:”刘旭确实是因为健康原因才辞去总裁职务的。其实,早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刘旭就出现了心脏早博的健康问题,去年也一直在查这个病,但一直没有怎么好转,后来已经开始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了。我曾经就看到有一次,刘旭在办公室里,脸色都煞白煞白的,病情确实很严重。”
记者相信毛一丁没有撒谎,但他的逻辑有问题:刘旭有病,这是事实,却不是”下课”的直接和真正原因。否则,就不会连瑞星的竞争对手也大呼意外:没有想到!没有想到!
事实上,了解瑞星的人都知道,王新和刘旭这对已经共事了10年之久的”冤家”之间积怨极深。甚至有刘旭身边的人这么表白:如果不是因为王新实在需要刘旭,或者说瑞星不能没有刘旭,以王新的性格,他早就把”性格内向但执拗自负”的刘旭赶走了。
1999年的角色轮换和这之后长达四年的表面风光最终给人以错觉。在一些媒体的表述中,甚至称王新和刘旭是”如鱼得水”、”惺惺相惜”,两人配合默契,感情尤其的好。但这一切都仅仅是表象而已,10年来,刘旭跟王新之间的明争与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息过。除了1999年那场权力之争外,1998年的时候还曾传出,刘旭从瑞星”离家出走”的消息。
熟悉刘旭的人都知道,刘旭几乎是一个执着得有些过分的技术”狂人”。在他眼里,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即使是在刘旭坐上了瑞星总裁宝座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改变。
刘旭一直主张技术挂帅,认为作为一个杀毒软件企业,应该是技术引导市场,技术领先自然就会得到用户认可。但是,在大股东王新看来,当然应当是市场挂帅,市场决定一切,所以相对于领先的技术研发而言,王新更醉心于市场的运作、品牌的宣传和资本的操作。
学院派的刘旭永远都不能理解王新为什么那样在意市场和炒作,这正如商业派的王新无法接受刘旭视技术如至宝一样。
技术与市场、知本与资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日积月累中演变成为刘旭和王新两人之间的一道鸿沟,随着鸿沟越来越大,最终就变成了决裂。
偏偏这两个人之间的斗争居然逐渐影响到其他人,支持刘旭和支持王新的人就慢慢形成了两大派系。学院派的刘旭显然适应不了这种日趋明显的勾心斗角的派系之争,在越来越感到疲惫和心累的情况下,刘旭”倒下”了。
是派系之争毁了刘旭。
■醉心技术之过?
刘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能够影响我,我是很自负的!”
但是,最终,刘旭为自己的自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太过信任技术成为刘旭最终败走麦城的致命伤。技术或许能够赢得用户,或许能够压倒竞争对手,但技术无法跟资本抗衡。在资本面前,技术永远都是弱者。
有人说,对于自己的技术能力,刘旭几乎自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要说是国内的竞争者,就算是像NAI、赛门铁客这样的国际巨头,刘旭也从不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如果单比技术高低,没有人可以跟他抗衡。
因为刘旭说过:”我不能忍受别人的反病毒程序比我强,我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1993年,在王新数番苦劝和殷殷邀请之下,当时还在中科院数学所做研究员的刘旭正式加盟了瑞星公司。
刚开始,刘旭的工作跟在数学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刘旭还是搞研发,还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做技术工作。不过,渐渐地,刘旭发现,商业产品的开发跟做科研项目绝对不是一个概念,做科研讲求的是技术领先和创新,但做商业产品要得是最大限度地适应销售和市场推广。出山后的刘旭第一次遇到了矛盾。
这个时候的他必须作出选择,但最终他的选择出了”差错”,因为他的选择跟王新的希望并不一致。
不用说,刘旭选择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在他看来,技术性的产品就应该尽善尽美,否则就不应该卖给用户。但是在商业规则中,时间就是金钱,刘旭以及他的技术团队在技术细节上”钻牛角尖”的精神虽然可嘉,但无疑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只能是产品的开发周期被不断地拉长,这不但多耗费了企业地资金,也严重影响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效性。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不断地跟王新进行”磨合”,刘旭不会不做一些观念和做法上的调整,但是,从一开始就爆发技术跟市场的争斗无疑为刘旭跟王新的合作蒙上了阴影。这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刘旭跟王新都是在这种阴影下合作、争斗、妥协。
也许正是因为刘旭在技术上的如此”高调”才吸引了当年刚开瑞星公司不久的王新,并最终以”三顾茅庐”的虔诚打动了当时还”十分书呆子气”的刘旭。曾对王新说过自己40岁之前决不会离开中科院数学所的刘旭,在他33岁的时候,就抱着一种报答知遇之恩的冲动出山了,这一走就是整整10年!
但是现在,刘旭在黯然神伤、闭门谢客的时候,又该怎样评价曾给自己带来了无数辉煌、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伤痛的技术天分呢?刘旭因技术起,也因技术落,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奈何!
■ 业绩与上市
谁都知道,在瑞星杀毒软件的包装上有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这也被看作是瑞星在业界咄咄逼人的象征。那么,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在瑞星公司内部,谁才是这头决定一切的狮子?
现在看来,反正不会是刘旭。
因为即使是在刘旭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自己的”技术挂帅”思想,并在实际行动中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市场和销售中,也不能改变自己被扫地出门的命运。一个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显然不会是狮子。
问题是,为什么在刘旭已经学着向王新靠拢的时候,并且是在公司业绩正蒸蒸日上的时候,瑞星仍然会弃用刘旭?在业绩之后,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诱惑存在?
这个”重要的诱惑”是瑞星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的上市问题吗?
早在去年的时候,瑞星就曾公开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谋求上市,并且已经展开了有关上市准备的工作。毛一丁还曾在去年年底对记者说过,瑞星希望成为”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杀毒软件企业。”我们一定要赶在所有同类的软件企业之前,在国内上市!”
尽管这之后,瑞星在上市征程上显得低调而神秘,但关注瑞星的人还是知道,瑞星几乎是专门拿出了一个班子在做这个”最为重要的事情”。在瑞星高层看来,这一点不容动摇,所以,即使是在去年下半年整个国内杀毒软件市场爆发全面乱战的”非常时期”,瑞星也是尽量小心翼翼地采取”不参与、不跟风、不深入”的”三不”政策。
所以,尽管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瑞星在上市问题上总算是一路走来,慢慢地看到希望了。据记者了解,瑞星现在的上市进程已经到了”辅导期”的阶段,这是任何一家寻求上市的企业身处的最为关键、最为脆弱的一个时刻!
在这种状况下,瑞星董事会当然决不允许有任何”不和谐”的事情发生,更不会容忍任何的”反调”!偏偏,刘旭就唱了”反调”。
在今年的1月21日,刘旭曾公开表示,瑞星公司对上市没有兴趣,他现在最关注的是公司的业绩问题。刘旭说:”一个企业上不上市不是很重要,而业绩是最重要的。”
都说言多必失,刘旭是一个很内向的人,话并不多,所以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有时候说”错”一句话,居然也会要人的”命”!
或许,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裁,刘旭过分注重公司的业绩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对于公司的投资人而言,上市却肯定远比业绩要重要的多,因为投资人寻求的是更高的回报,而上市显然是获取高额回报的一个最佳途径!
从技术到市场,再到业绩,刘旭做了一次又一次妥协。但是,妥协有尽头么?
当刘旭以一个”书呆子”的身份、放下”科研人员”的架子,艰难地学习着商业圈里那些复杂的规则时,或许他已经发现,以他的绝顶聪明也不足以有”毕业”的可能!
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放弃?
■英雄落寞时
当刘旭离职的消息还刚刚被少数圈里人获悉时,一位同行朋友打来电话,感慨地叹息:唉,又是一次资本对知本的胜利!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的确,在知识与金钱、知本与资本的正面交锋中,”刘旭事件”已经是第三次惨烈的重演了。
相信谁也没有忘记当年”互联网的旗手”王志东被新浪扫地出门的轰动消息。这一事件之所以如此轰动,就是人们一直认为,作为新浪网的创始人,同时是新浪网很多产品的技术开发者,王志东应当是新浪网绝对的精神领袖,是绝对权威的统治者。然而,当年互联网冬天的严寒还没有散尽,门户网站的赢利还没有成为现实,王志东就已经黯然下课,挂靴而去!
再早以前,就是那一场至今仍被人们议论不休的”柳倪之争”。”柳倪之争”的主角,一个是现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个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当时任联想集团总工程师的倪光南。正如瑞星创业之初的第一款产品”防病毒卡”是刘旭一手开发的一样,联想当年的第一款产品”联想汉卡”同样出自倪光南之手。至今,仍没有人敢否认,当年”联想汉卡”对造就今天联想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一番激烈的知本跟资本的较量后,即使以”中科院院士”之尊,倪光南也没有逃脱被扫地出门的”悲惨”命运。
现在,同样的遭遇落到了刘旭的身上。作为瑞星的技术领袖,刘旭同样没有能够战胜资本的意志,在跟董事会或者直接一点说是在跟王新的斗争中,已经在瑞星待了整整10年的刘旭的结果同样是被迫离开!
倪光南的”下课”曾一度引发许多人对联想口诛笔伐,王志东的落败也曾引起业界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而今,对于刘旭的黯然离去,我们听到了”一路走好”的声音了吗?在金钱和资本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的时代,真的就只有结果,没有残酷吗?
技术天才的失败常常给人以英雄落寞般的遗憾。从联想的倪光南,到新浪的王志东,再到瑞星的刘旭,一再上演的”下课”故事无不令人扼腕叹息!然而,这真的是商业规则下必然的宿命吗?在技术与资本的较量中,技术真的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记者在最后成文的时候,仍试图拨通刘旭的手机,听听刘旭现在的心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下一步有何打算?但是,从3月5日至今,刘旭的手机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或许,刘旭已经换手机号了吧,又或许,刘旭根本不希望任何人去打搅他,只想静静地待一段时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当刘旭望着窗外渐浓的春色,他后悔吗?还是,他已经从那刚刚萌芽的柳枝上看到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