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行再见

  还是把农行的账号给销了。   今天中午去农行,发现比以前大有改进,装修漂亮了,也新增了排队机,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不过,综合考虑,还是把农行的账号给销了。

ISO9000族第三天

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剖析   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专家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组织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观。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原则2: 领导作用 专家认为: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原则3: 全员参与 专家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原则4: 过程方法 专家认为: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专家认为: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原则6: 持续改进 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专家认为: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8: 互利的供方关系 专家认为: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

ISO9000族第二天

  ISO9000族标准就是在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   1、 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2、 程序:企业组织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档案化。   3、 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点的控制。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料,到生产检验、包装、储运,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并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4、 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体系,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

ISO9000族第一天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制订,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现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我国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的国家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的中文标准。   一般地讲企业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   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人员和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企业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

川西民居

  成都周围的高速公路(成绵高速)两侧的民居,现在都是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农民兄弟有那么统一的行动么?不是的,是政府投巨资打造的一线风景——给农民兄弟补贴并提供统一规范,让大家自行修葺。

手机?手雷?无间道

  这个标题,是《计算机世界》第11期的文章标题。进来反复在电视和杂志上看见有关手机泄密的报道,看来手机接近电脑,也被电脑那边的阴暗面所影响。   智能手机,要怎样才能杜绝这种不良的影响呢?   智能手机最终会演化为智能终端并且始终在线,它是否会成为我们身边的炸弹呢?   我仍然守着我六年前的8210,我想它是不会成为手雷的。

网络如狗,人生如猪

  网络纪年,以狗年为单位,就是说“一年等于七年”。   看着网络风起云涌,确实很感慨,终于觉得,实际上,一味的往前赶,是没有意义的。记得《接口》一位老师说过,只要“吃透书”,任何时候看计算机硬件,也很快能够把握。   这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区分吧?   硬件如是,软件如是。最近看软件方面的资料,发现动态语言是渐渐的热了起来,而在以前,是被大家嗤之以鼻的东西。比如LISP,实际上,很多大师都很推崇LISP,只是其资源消耗很大,当时的硬件支持不佳,所以一直未能推广。   更多的,想整理一文。

积重难返

  城市化进程看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是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能够真正的融入城市或者被城市接纳么?   比如在客厅里养鸡?   还有就是狭隘的小农意识,对待事情,不是站在道理一边,而是站在血缘或者交情等角度。

休闲之都的花与茶

  非常奇怪,成都最近的火车票非常紧张,甚至4月2日以前都没有票,往年这时候可是非常淡季啊~电视上甚至报道火车站有人排了2天,在第一个位置却没有买到票而闹事的事件……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这次从长春刚刚回成都,我就打算买票直接回家一趟,结果没有票,只有凌晨零点一趟省内列车有票,然后隔了一个星期,就是昨天晚上去门口的代售点去,居然也啥票都没有……   于是我只能坐汽车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短途,大家一般都愿意乘坐汽车而不愿意乘坐火车,但是LP晕车,每次乘坐汽车都不舒服,只能基本放弃这种交通工具(为啥晕车的人自己开车就不晕呢?看来将来买车了,只能让她当司机^_^)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高速公路途经龙泉驿——成都的花果山。龙泉的桃花节是上周开的,桃花花期几乎都过去了,但是沿途还遗留下繁华的景色。   今天的成都,确实让人由衷的喜欢,春天的成都,更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加之成都人的天性和成都绝佳的环境,于是便打造了一个休闲的春天出来。   说成都是一座在百花簇拥中的城市是不过分的。紧邻成都的郊县,紧紧把握住成都人休闲的天性,根据自己的本土特色,重点发展和打造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春天的时候,百花争艳。龙泉的桃花节、新津的梨花沟、崇州的李花节、双流的梨花节、蒲江石象湖的郁金香、这还不算不是这个季节的荷花、桂花等等……(详见PS )于是大家都倾城出动的去看花。粉红的桃花与雪白的梨花争奇斗艳,金灿灿的菜花也相映成趣。 (略微遗憾的是,作为芙蓉城,好像还没有哪个地方开个芙蓉花节?)市区里的节目也很多,新建成的天府广场、下周末的浣花溪观鸟大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京的春天刚刚开始,这里却仅留下曾经的记忆。说起记忆,便在路上遐想着看过的《天府的记忆》的片子。   成都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她位处四川盆地中心。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天的双流)迁徙至此。从此,成都便成为中华版图的一个重要的名字,延续了两千五百年而从未更名。在中国古老的大中城市中,即未更名又未迁徙的城市,仅此一座。   成都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很长时间在全国动荡中保持着相对的安详和宁静,成都最严重的浩劫之一,便是张献忠屠川,这导致成都人口锐减,几乎成为一座空城,清朝以前的建筑,几乎全部损毁,这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而今天成都闻名于世的种种,绝大部分是清初来自半个中国的移民共同继承、发展、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成都的成就,不是属于这片狭小的土地,而是来自半个中国的精华。青羊宫(西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宫观)、大慈寺(唐代号称全国第一大佛寺)、武侯祠(诸葛亮)、杜甫草堂等,虽然历史上非常闻名,但现在的建筑,几乎都是在清代重建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我想,我们平日的生活太忙碌,可能已经没有精力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了吧?每天总是按照既定的轨迹生活,真的有点不值一过。华为的床垫文化害死一名精英,上海的高楼造就多少跳楼的房奴,会不会有很多人在梦醒时分反观前半生,觉得多少有点索然无趣。——然而可悲的是,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反省自己的人生。有多少不完整的人啊~   成都,恰恰可以给你休闲,让你轻松的品味生活,思考人生,让你真正的能人文生活。成都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绝非是偶然。   所以,花,只是条件,而茶,才是内涵。花是自然条件,而茶是人文哲学。成都延续了若干年的茶馆文化,是一种大众的文化,而我向往的是一种花茶文化,此花茶并非彼花茶,而是在花间品茗、品味花香、品味茶香、品味人生。这种花茶文化造就出来的人,是一种特别会思考的人。比如,像林清玄一样,可以为清晨的木鱼声所感动,在尘世中轻松的过着晨钟暮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