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Web

手机写的。 —————— 上面真是用手机写的。给3230装了个UCWeb,用来上网的感觉比手机自带的破软件强多了,而且很多手机自带的软件不能访问的网站都能够访问了。 上网能干啥呢?我现在收藏了百度、Google、新浪新闻、Foxmail邮件、这个Blog后台登录页面、成都公交网……就是还是不能用GMail,遗憾。

长宽的网络问题

  前段时间长宽说升级网络,之后发现访问网络很不正常,很多网站不能访问,网上说啥的都有,什么路由器损坏啊,长宽线路问题啊,没一个能解决问题的。

地方保护主义?

  家里是长宽的网络,以前一直使用的电信的DNS,结果今天不能上网了,换回长宽的DNS,终于可以了。   难道这还限制?   反正平时我是知道的,单位的电信网络ping 电信DNS能通,而在家里ping 电信DNS从来不通(但不影响使用)

Excel取整函数应用

按理说这个东东不值一提,但是既然有这个需求,还是说一下。 话说每月的电信详单都有通话时长,但一般是秒数,而计费是按照分钟数来计算,所以即便是61秒,也是按照2分钟来收费的。如何快捷的将秒数转换为分钟数呢? 使用: =INT((number-1)/60)+1

尝鲜Windows Live Folders

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15744.html   前几天就陆陆续续的听说Windows Live Folders的消息,今天在CB上,发现已经有人注册成功了,通过实践,我也注册成功一个,下面就一些细节记录如下。   CB中的原作者能够使用,具体描述应该是属于意外,如果我们要可以申请一个,应该怎样操作呢?   按照惯例,先变更“国家”设置,将国家设置变更为美国,选择某个州,然后Google一下该州的邮政编码(程序会进行合法性检查,所以要正确)。   但是按照这个方法变更之后,仍然没有起效,然后我又变更了“语言”为英语,但是仍然不行。   后来没辙了,在控制面板里变更了Windows系统的区域语言设置,国家和语言都变更了,这下再次访问https://folders.live.com,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试,可以尝试先变更本机的区域语言设置,也许直接就可以使用了。   登录之后的页面正如CB中原作者截屏那样,自己也懒得截屏了,为方便大家阅读,直接转载过来,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和CB: 首页 :首页中有三个选项,个人文件夹,共享文件夹和公共文件夹 新建文件夹 上传文件 上传文件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小游戏 文件上传成功 文件夹选项   文件上传成功之后,有独立的URL,如果是公共文件夹的文件,大家访问该URL就直接出现该文件的下载页面,URL形如:   http://folders.live.com/self.aspx/8nN_wZ+ZKIU/Public/SN.txt   页面中包含一些文件基本信息,诸如文件类型、上传时间、文件大小、授权范围以及URL等信息。   Type: Text Document   Uploaded: 2007年6月28日 5:33:06   Size: 47 bytes   Available to: Anyone on the Internet   Web address: http://folders.live.com/self.aspx/8nN_wZ+ZKIU/Public/SN.txt   如果选择共享文件夹或者文件,可以精确指定自己联系人列表中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访问,还是比较方便的。   在线存储空间有500M,不算很大,上传速度和访问速度也一般(继承了微软互联网服务的传统),不过作为微软宏大的Live战略的一部分,适当关注也是好的,我更加期待Google的类似服务。

关于PIM

  准备给跨楼层的VLan扩容,结果交换机提示PIM正在使用中。   然后删除了PIM,扩容,新增PIM,可以了。

Mashup

  今天参加了BEA的Dev2Dev的活动。   当然,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反复提及和演示的Mashup了。   “所谓Mashup,就是在将一些数据源和服务组合到一起创建一种新功能或以某种方式添加新值的时候创建的。”——BEA 《AJAX支持的 GOOGLE 地图 MASHUP 教程》   “mashup 就是不同来源的信息的组合,混合起来形成了某种全新、至少是有用的东西。”——IBM 《终极 Mashup》   “Mashup :web application hybrid, a website or web application that combines content from more than one source   “Mashup:网络聚合应用,有一个或者多个信息源整合起来的网站或者网络应用”——摘自醒客《什么叫Mashup》

手工去除WindowsLiveMessenger广告

  很早以前在CB看见有手工去除WindowsLiveMessenger广告的文章,当时懒就没理会。今天下阵雨,不能回家,就找了一个ResHacker绿色版软件按照其说的方法修改,果然有效~ 工具:ResHacker或者Restorator 目标文件:C:Program Files\MSN Messenger\msgsres.dll 具体操作: 想去除聊天对话框广告,就打开4004-920号资源,查找里面的id=atom(adbannergutter) 将其前面的layoutpos=bottom改为layoutpos=none。 想去除主面板广告,就打开4004-923号资源,查找里面的ID=Atom(SSConstrainer) 将其前面的layoutpos=top改为layoutpos=none。 想去除界面底部搜索栏,就打开4004-923号资源查找”idSearchContainer” 将上边的”layoutpos=bottom”改成”layoutpos=none” 改好后记得要保存。 顺便说一下删除共享文件夹方法: 打开Windows“运行”对话框,输入 regsvr32 “C:Program FilesMSN Messengerfsshext.dll” ,回车即可。

试用Windows Live Mail Desktop

1、界面和Live Mail的Web很类似,很难区分Web版和桌面版,只是桌面版可以将邮件存储在本地所谓的【存储文件夹】。 2、风格和Live Message很类似,统一的Windows Live风格,同样的,在安装程序创建文件夹方面,都被创建在Windows Live目录下; 3、偶然有不能登录的情况出现。因为其服务器地址是这种形式: http://mail.services.live.com/DeltaSync_v1.0.0/sync.aspx 基本可以确定,即便是使用客户端收发LiveMail邮件,也没有走POP和SMTP协议,而是基于HTTP的。 4、软件启动有点慢,收信速度尚可,发信速度有点慢(包括本地投递和对方送达)。 5、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将收下来的本地邮件备份起来,否则,这个桌面版将像Live Mail一样,一点意义都没有——不能将邮件备份存储,自己的邮件就没有全权管理的权限,那天Windows倒闭了,岂非自己的邮件也丢失了? 6、这个担心,后来被证明是多于的,因为它把邮件存储在: \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indows Live Mail 邮件仍然和OE一样,是eml格式。 无论是账号内的邮件还是【存储文件夹】的邮件,都是这种方式,只是前者的目录名是邮箱,后者的目录名是Storage Folders。 7、删除WindowsLiveMail重装之后,数据没有丢失,也就是说,只要将Documents and Settings目录变更路径,可以做到即便重装系统,邮件也不会丢失。如果不变更目录,经常备份\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indows Live Mail目录,应该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