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农和“自然码”的故事(转)

虽然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但是走出大学后才真正用上了计算机,不知不觉就与计算机结下了缘份。
1984年,周志农告别了5年制的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分配到了北京的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期间搞过局域网,做过一个叫做MECDOS的汉字系统,汉化过很多西文软件。因为MECCDOS中需要中文输入方法,于是逐步进入了汉字编码和输入方法的圈子里。
在管理者眼里程序员是知识分子,带有一切知识分子的缺点:“自私、狭隘、傲慢”等等,于是管理人员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方法,希望开发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跳槽事件经常发生。
程序员是“知识分子”,学的是技术,为的是给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管理人员学的是“管理”,拥有指挥程序员和给程序员评定价值的权利。管理人员有钱和权,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用钱和权进行交换,容易合作,而程序员之间就不同了。原因是,金钱、权利都是利益,是有价值的,可以进行交换,而程序员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不能交换。当技术成为成果取得价值后,按规定其成果属于单位,程序员的成果不能自己支配,程序员只能依赖管理人员所给予的价值领取很有限的工资和奖金。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只有以跳槽做为条件与管理者交换才能取得更多的价值。
依照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单位提供了条件使得程序员的技术得到提高,程序员理所应当将其技术转化出的成果无偿给单位使用。而程序员的认识显然与管理者不同,程序员通常难以接受其技术完全是由单位提供条件所创造的“事实”,技术的提高以及成果的取得,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或者至少自己的努力占有很大的比重。单位无偿占有其成果,甚至强行占有,当然会造成程序员的不满。特别是当技术产生成果后,成果不被重视或自己的待遇得不到相应提高时,更是无法忍受。
周志农认为程序员带着成果出走,主要原因是对不公正待遇,或对预料到未来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报复行为。技术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不是眼前的,很难预测,对于价值的多少,更难有一致的认同。因此程序员与管理者在成果价值的认同上一定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离异现象的发生。
做一个程序员是艰难的,在创造成果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因为法律可能并不公正。
有一种现象让很多人不能接受。那就是,你整天看着程序员在日夜忙碌,也不知他在忙些什么,忽然有一天他向领导提交了辞职信,然后带了成果到新公司上班或自己办公司去了。但是,单位无偿占有个人成果却司空见惯,相信大家都能接受。
在我国所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个人与单位是没有条件可讲的。比如你可能仅仅上了一个月的班,也许你的待遇是最低的,也许你的成果与单位的工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但是只要你无法证明没有用单位的设备和时间,很有把握地拿出单位盖了公章的并且仍然认可的非职务证明,那么其成果都可以被认为是职务性质,也就是说成果是单位的。后面的一切利益,包括署名权都是由单位掌握,就连你离开单位以后,这项成果都不能再用,甚至你可能连在这项成果上继续修改的权利也可能被剥夺了。既然政策如此,程序员为什么情愿让还未完成的成果在能体现其价值的时候就交出去呢?万一这项成果成熟了,有价值了,单位不能给与奖励的话,企不会造成将来的被动局面了,搞不好还会因为带走自己的成果反而成为被告,甚至被判刑。
能够使感兴趣的事情成为职业是最大的福气,但是换取这种福气也需付出很大的代价。
周志农在研究所开发的MECCDOS虽然已经有用户基础,也曾多次获奖,但是单位领导认为软件盗版严重,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能够配合硬件起到促销作用就已经很知足了,不愿意深入开发。于是周志农与领导产生了分歧,虽然汉字系统的课题组已经取消,周志农担当网络组组长,但是一有空闲就继续干汉字系统和输入法,1987年周志农带着自己的第一个“成果”,与别人合作参加了在大连的“中华杯中文电脑公开赛”。虽然这第一个输入法在比赛取得了多项金杯和多块金牌的好成绩,却得到的是所内严重处分,扣发工资等。
1987年正是“五笔字型“火爆的时候,单位领导参加了某展览会回来后,语重心长地说:“输入法不要再做下去了,‘五笔画’三分钟一学就会,通过‘五笔桥’很快就能练成高效的‘五笔字型’,一分钟能输入200多个汉字,再做输入法一点意义都没有”。
既然周志农说服不了领导,而在单位又不能继续工作,也不能将成果转化为商品,那么只有离开单位了。于是周志农经过半年多的交涉,单位领导终于同意让他交回半年多的工资奖金,并支付单位两千多元的“机时费”,让他带着自己的“私活”和“处分”离开单位了。
合作一定要选对伙伴,还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盲目依赖协议和法律。因为协议和法律只能约束未发生的行为,却不能纠正已经发生的不公正行为。
社会上的人与学校和研究所的是人不同的,在社会上大家都是为了挣钱和发展,一个刚刚下海的人处处被暗算是极平常的。现在的公司和单位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只要不是个体行业,没有一个是需要法人代表承担经济责任的。如果你被一个公司骗了,或者是间接被骗了,就是法院判他该给你钱,也执行不了。其实,人家早就另立户头或是将骗来的钱转变成了个人财产了。
周志农在经受了种种坎坷后,现在才知道无论怎样艰难,也要自己办公司,虽然初看起来发展速度可能会慢一些,终究会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还是自己管理自己最稳当。
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电脑事业的发展应该说盗版软件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自然码5.61注册版发行了两年,用户上万,一共收到23个用户的注册费,总共只有460元。
周志农说,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盗版的确让很多买不起软件的人都用上了软件,但是因为国内软件风险大,不挣钱,因此就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国内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上,从而导致了我国软件业至今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水平上。
其实在过去,国内的很多其它行业也都非常落后。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大部分行业都吸收了巨额投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搞了很多大规模的合资企业,发展了多年才有今天的繁荣。而作为软件业,如果不是因为盗版,恐怕也会吸收投资,引进技术而繁荣起来的。
做软件的必需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同时也要自己用这个软件。制作软件要看准用户需求,面向未来。只考虑技术或只考虑市场都会走偏。
自然码6.0的改造是在1996年初进行的,当时手写笔输入和语句输入正在市场的热点上,人们期望不用学的笔输入和只用声母或不用选择的连续拼音输入能够取代已经厌烦了的字词编码输入。但是,很多用户是盲目的,因为他们还没接触到成熟的产品,并不知道手写和语句的潜在问题。当时如果跟着市场跑就会将自然码的新版本做成以语句输入为主的方式了,但是周志农没有做。
周志农看出,当Windows95逐渐成为通用平台后,它上面所用的GBK大字符集(20982字)内码一定会取代过去的GB2312(6763)内码标准。另外,随着Inetnet的广泛普及,我国与海外和台湾的交流也会日益增加,而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用的双内码(GB/BIG5)拼音和双拼输入方法。因此将新产品特征定位在“多内码、多方案、多环境、多词组”上,然后进一步强化智能化处理,使其既有字词方式适合大字符集的特点,也兼有语句智能相关的优点,同时又比较容易地解决了双内码,多种双拼和多种编码的处理能力。
实践证明周志农当时没有看错,自然码6.0一上市后,就跻身连邦软件排行榜输入法第二。目前随着Windows95、Windows98的日益普及,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制定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的正式发布,GBK大字符集的应用和普及也将随之升温,新的自然码在处理大字符集的汉字上将会显得轻松自如。
“自然码”发展历程:
1988年10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1.0版,具有独特的万能挂接、中文标点、中文数字、南方音、难字查询、即时造词/删词功能。
1989年6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2.1版。
1990年12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3.1版,增加自造词自动存盘功能。
1990年6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4.1版,首次将智能相关技术引人汉字输入法,同时也支持自然码词库卡。
1992年6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0版,允许使用EMS扩充内存,取代词库卡,减少对实内存的占用。
1994年4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2希望专用版,成为希望电脑公司UCDOS3.0以上版本的捆绑软件。
1994年6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61版,进一步增大词库量,采用硬盘直接读取,多种编码方式选择,新的多重南方音功能。
1997年5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版,多环境(DOS/WIN/WIN95共享)、多词库(成语、地名、军事、医学、法律、出版)、双内码(GB/BIG5)、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处理。
1997年10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A版,增加多内码、多方案及更多的辅助功能。
1998年5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B版,利用多词库支持GBK 20902汉字,扩充汉字为可选字库方式,增加切音汉字查询,增加简繁双集字词输入功能。
1998年12月,即将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C版,增加“词语”功能,既有字词输入的优点,又可以像语句输入法一样,同时又消除了语句输入无法夹杂简码词的问题。
http://www.mm123.com/IT/IT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