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创富》序

《软件创富》序一
1997前后
刘 韧
第一次见周志农是在法院门口,他一到就大喊一声“刘韧”,早就等在那里的我跟他进了法院,旁听他和自己原来所在的公司打官司,争夺自然码的著作权。当年是1997年。这场历时四年的官司最后以和解告终,周志农在这四年中变得不再年轻,自然码在这四年中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几个月后,周志农新婚,在CCED作者朱崇君家聚会,2.13作者吴晓军、中国龙作者简晶都在,大家一起叙旧。席间,吴晓军沉默寡言,其时,他业已离开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公司,将用2.13汉卡先前挣钱买的房子和车子都卖掉再投入,也没能使晓军公司东山再起,反而使吴晓军更加一无所有。大家都羡慕朱崇君的富足,没了前两年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朱崇君带了个十七八岁的“徒弟”,并打算出CCED Windows版,但后来,也没了朱崇君的消息,所幸他最终守住了以前积累的财富没丢。
几个月后,WPS97首发,求伯君穿上中山装讲WPS97的民族特色。直到那时,他还相信WPS能从Word手中重新夺回字处理市场的第一,他的理由是:WPS有2000万用户基础,WPS原来的每一个功能键都是财富,“F8是模拟显示,你就用不着费事用鼠标。”WPS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放弃,但又有什么用呢?
又过了几个月,就到了1997年底。大家开始要为“鲍岳桥、简晶离开希望电脑公司做什么”出谋划策。那天,在中关村,王江民请客。听完鲍岳桥的“遭遇”,周志农觉得鲍岳桥他们挺亏的,“什么都没得到”。鲍岳桥当时显得很迷茫,简晶有些激动,他是离开明星公司加入希望的,没想到两年之后又要离开希望。鲍岳桥、简晶当时惟一自信的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他们一再向后来借给他们钱做联众的王江民说:“王老师,技术上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说。”
到1997年,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再很少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一两个关于程序员的消息也都是在讲英雄迟暮。
第一次听到周奕这个名字,并记住,不是因为他写的软件有多好,而是因为他靠一个非主流的将MP3转刻成CD的小软件一个月就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5万美元的注册收入,并且,去了美国,买了辆宝马。周奕的例子让我意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只是有了新的环境。
历数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名利双收的,只有朱崇君、王江民等极少数人,朱崇君将成功经验概括得很精辟:“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分工的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既会写程序,又会经营;既有精力兼顾两者,又能将事业做大,这样的人实在不多,所以,个人成功的程序员屈指可数。
周奕之后,我又听说了网络蚂蚁作者洪以容的故事,他靠往自己软件里放广告挣钱,日子过得也很不错。接着,就传出博大以1200万人民币购买张小龙的FoxMail的消息。
周奕、洪以容、张小龙没有像鲍岳桥他们那样投奔一个公司,他们只是一个人自己做,他们没有依靠公司的力量,也没有被资本“剥夺”的不平衡。周奕他们不是不想依靠公司的力量,而是在1997年之后,很少再有资本愿意支持通用软件的发展。周奕他们是被逼上新路上去的。
Internet帮了周奕这一代,Internet首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编程素材。由于Internet商业化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它急需大量的工具软件作为支撑,这就使周奕他们不必像鲍岳桥他们都挤在DOS中文平台上。其二,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新的免费的推广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软件上传到专业的下载站点、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自己、利用BBS和新闻组发布消息等等。第一代程序员要投奔公司,关键是自己个人没有市场推广能力,Internet使人们自己具备了这种能力。其三,Internet为周奕他们展现了新的盈利模式——共享软件。共享软件不是免费软件,它其实是一种先尝试后付款的营销模式,其盈利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共享,然后收入注册费;或者共享,然后收取广告费。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将共享软件送达最终用户,使这种先尝试后付款营销方式得以大规模地流行。Winzip、ACDSee都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其作者都是千万富翁。其四,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Internet全球一体,网上支付现实可行,海外用户又比较愿意为共享软件付费。洪以容的网络蚂蚁比周奕的MP3 CD Maker使用面更为广泛,但收入没有周奕多,原因是周奕的用户多是海外用户,洪以容的用户多是国内用户,因此,洪以现在开发了连同克罗地亚语、泰国语等一共支持37种语言的版本,以期发展更多的海外用户。
都在说软件工厂,都在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个人英雄总会存在,并总被人敬仰,如果都是工厂,这个世界未免太乏味了。
中国现存着大量的剩余智慧,共享软件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将这些剩余智慧转化为财富的有效手段。一个人、一台计算机加上这本书提供的方法和前车之鉴,只要你有用不完的热情和精力,再不需要别的附加条件,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下一个成功的可能就是你。
小伙子们,开始干吧!
(刘韧, 中国IT界著名记者,《知识经济》总编辑。著有《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并称中关村三部曲。2000年9月出版《中国.com》,并创办www.donews.com,长期致力于中国信息产业深度报道)
《软件创富》序二
共享软件的产业化
蒋 涛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软件无处不在:下载用的Netants,听歌曲用的Winamp, 收邮件用的Foxmail ……最近几年, 国内涌现出了了成千上万的共享软件产品,可是人们对于共享软件还存在着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决不意味着免费和没有版权,其实质就是商业软件,只有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的共享软件才能走上成功的发展之路。
共享软件的历史
共享软件并不是互联网的产物。早在1982年,两个软件开发者Andrew Fluegleman和Jim Button在他们新购置的IBM PC上分别开发了两个较大的应用软件PC-Talk (通信软件)和PC-File (数据库管理软件),但他们都不想为软件推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于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新颖的软件销售方式——利用公告牌BBS来发行软件。 他们允许用户拷贝软件,但在软件的电子文档中要求用户向软件作者支付费用,以保证软件的后续开发和提供技术支持。
这实际上是一种“先试用后购买”的营销手段,在其他传统的商品营销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种销售方式。他们的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Jim Button对PC-File做了若干改进,并逐渐把业务规模发展成拥有数百万美元资产的公司。看到他们的成功,很多后续软件开发者也采取了这种销售方式。这两个软件为后来的同类软件,包括那些更为成功的软件,以及成千上万不太成功的软件走向同样的市场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花絮(自由软件Freeware和Public Domain)
Fluegleman把他开发的PC-Talk软件称做“免费软件(Freeware)”,并为这一名称注册了商标。这就意味着未经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以“免费软件”的名义推销自己的软件。这一限制显然不利于这一新行业的发展。后来,由于PC-Talk停止了开发,“免费软件”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注册含义,最终被用来指那些不要求用户支付费用的软件,但并不意味着作者放弃了版权,只有被公众化(Public Domain)的软件才意味着作者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共享软件的认识误区
中国的大多数用户都是从互联网开始接触共享软件的,习惯了免费内容的用户对共享软件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在软件界很多专业人士也不清楚共享软件的真正含义,这些错误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五大误区:
● 误区一:Shareware不是商业软件,是免费的。
美国共享软件职业联盟对共享软件的定义是:”Shareware” is software that offers a “try before you buy” (TBYB) capability. 美国共享软件基金会对共享软件的解释如下: Shareware is a marketing method, not a type of software or even strictly just a distribution method。
从共享软件的历史和发展来看,共享软件就是商业软件,它的实质是采用“先用购买”的手段营销,共享软件是软件行业的重要分支。
20世纪80年代,共享软件主要依靠软件发行商发行磁盘来发放软件试用版,并通过邮购或者信用卡收取软件注册费。随着Internet的普及,共享软件的传播、收费、注册变得非常便利,通过网络都可以实现,因此,共享软件得到飞速发展,软件种类品种越来越多。共享软件可以让用户在选择软件前能够试用软件的全部功能,用户们都为这种办法叫好,纷纷购买正式版本。最著名的射击类游戏Doom、Duke Nukem和Quake就是通过这种营销方式迅速走红的。
● 误区二:共享软件是小软件,定价低。
Shareware并不是小型软件,只不过相比零售软件渠道,采用Shareware这种方式销售,市场成本比较低。当然,小型软件也更愿意采取这种方式销售。
Shareware的价格主要视软件规模和市场而定,比如最常见的音频编辑软件Cooledit,它的注册费用是$399,比零售市场的Windows专业版价格还要高。还有比较有名的多媒体软件控件包MultiMedia Tools,注册费用高达999美元一套,而Borland的Delphi开发工具专业b版也不过799美元。
● 误区三:共享软件的市场小。
共享软件的市场规模并不小。比如,国外有名的共享软件如Winzip, ACDSee的销售收入都高达数千万美元,这样一个产品的销售额可能比中国的一个大型软件公司的销售额还要高得多,更不用谈利润率的比较了。
还有一个我们国内的例子:MP3-CD Maker。MP3-CD Maker是把MP3文件刻录到光盘上,还原成为音乐CD的一个小软件。该软件在2000年的月销售额曾经超过5万美元。
● 误区四:共享软件是给个人用的。
最早的Shareware是给企业用的, PC-talk、 PC-File都是企业应用的软件。到20世纪90年代初,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零售软件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大型商业软件的价格明显下降,经销实用工具类和游戏类共享软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尽管如此,但共享软件的种类仍然是十分丰富的。国外最有名的共享软件注册中心www.shareit.com 有7000多个共享软件品种销售,分为10个大类,在商业类中又包括数据库管理、项目管理、金融等12个小类。企业应用共享软件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如大部分商业软件都是使用InstallShield安装制作工具,Installshield就是从共享软件发展起来的。
● 误区五:共享软件是个人做的。
很多大型企业也在做Shareware或者采用Shareware的营销手段。广为人知的Netscape浏览器就是通过发放完全版一举成名的。从Shareware的 发展趋势来看,很多商业软件公司正在大量采用共享化的营销手段,如台湾地区的Ulead公司,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颇有名气,它的全部产品都采取了共享销售的方式,有1/3的销售额都来自软件注册费。Ulead并不是个小公司,它的市值曾高达3.5亿,大大超过了Corel公司(出品CorelDraw)。国内的金山公司在推广“金山毒霸”软件时也采取了发放试用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杀毒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
这实质上是市场的渗透和融合,零售软件走向共享,共享软件走向零售。如InstallShield以共享软件起家,发展起来后也在零售渠道销售经过包装的版本。共享营销可以大大促进零售,反过来也一样。
海外共享软件的发展
为了促进共享软件的发展,解决共享软件遇到的种种问题,1987年在美国一些著名共享软件开发者的倡议下成立了共享软件联盟组织ASP(Association of Shareware Professionals)。 ASP成员内部达成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必须尊重用户,应该承诺提供基本技术支持,应该在用户发现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时向用户退费,并且让用户只要看到软件产品上有ASP的徽标,就相信该软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对用户意见做出及时反应。而且,如果发生纠纷,应该可以通过ASP调查机构得到最终公正的解决。由此,ASP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共享软件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1992年开始召开共享软件评选大会(Shareware Industry Awards),今年是第11届。Shareware为软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0年的共享软件“终生成就奖”颁给了发明ZIP压缩格式的Phillip W. Katz,他在1986年开发了Pkzip,Pkunzip的压缩工具软件,并把ZIP算法公开化(Public domain)。现在几乎所有的软件都采用ZIP压缩格式。
中国共享软件的发展和困惑
互联网使中国共享软件得到了蓬勃发展,软件下载网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网站,如高春辉的个人网站、华军个人主页。共享软件配套光盘从《电脑报》开始风靡一时,现在几乎所有有名的杂志期刊都配送一张光盘,收录各种各样的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
共享软件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一大批开发者和编程爱好者加入了共享软件作者的行列,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共享软件作品,不过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非常优秀的产品,如Netants、Foxmail, 但大部分质量还不行,功能也不完整,甚至性能上还存在着缺陷,会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阻碍了共享软件的发展。
共享软件如何生存和发展一直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很多企业也做了一些尝试,如8848网站计划开设最大的共享软件超市,共享软件注册中心也有好几个。不过,面对盗版市场的猖獗,共享软件注册收费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共享软件在摸索中发展,OICQ和联众游戏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软件发展道路。共享软件成为聚集人气的有效手段,在联众软件成为了一种服务,OICQ和联众的广告收益都十分可观。Foxmail也在尝试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但大部分的共享软件作者还十分迷茫。
中国共享软件的出路
总结以上的观点,共享软件的实质是商业软件,它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先试用后购买”。中国共享软件的发展和出路何在呢,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商业化。提高软件质量,用职业化的精神来开发和销售。只有提高质量,加强服务,用户才能真正认可共享软件的价值。
二是规模化。共享软件是一门产业,一两个软件、一两家企业是无法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的。只有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共享软件才能发展起来。
三是国际化。在所有国产商品里,软件是障碍最小、最容易走向海外的产品,因为编程语言是相通的。海外有非常成熟的消费观念和软件市场,用户只要认可软件的功能和价值,就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国内程序员和国外相比,在编程技术上并不落后,只不过在对市场的认识应用以及产品的商业化方面比较欠缺,这方面的经验只有通过实战积累或有实力的公司运作才能解决。
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向中国共享软件开发者提供一系列共享软件服务项目,主要包括:
提供共享软件注册中心,每个作者都来应付邮局或银行收款是相当烦琐的事情,CSDN将提供在线付款注册服务,帮助作者减轻事务性工作。
帮助共享软件商业化,走向零售渠道和OEM捆绑销售。
帮助制作海外版,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推广共享软件。
提供在线软件广告系统,很多国产网络软件拥有大量的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实际上拥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国外广告系统依赖国外广告主,对于中国消费用户没有吸引力。我们在国产网络软件上投放国产广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广告的价值。
共享软件是一门产业,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CSDN希望和各界朋友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共享软件产业化!
(蒋涛:百联美达美公司总经理,创办了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和《程序员》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