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 念
树立必胜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考试,这是复习应考的第一步。
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很低,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加强对法律的理论(通说)深度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从历年司法考试(律考)通过情况看,学法律的研究生的通过率并不比本科生占绝对优势,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通过率也相当高,说明具有法律基础的考生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不管是法科学生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相信:机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有针对性地复习,充满信心的备考。
二、重点分析法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方法方面的探索。以下两种重点分析法,无论对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以法条为本,司法解释为重:司法解释解决的是具体法律运用中常见而疑难的问题,可操作性强,并且适合命题的素材。例如,《民法通则》作为我国民商事方面的基本大法,极其重要。
新法为重,考查内容紧扣热点问题:这是司法考试与以往律师资格考试的共同点:
①、热点问题一般是学术界、司法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例如证据问题是近年来大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司法考试考察有关证据内容的大大增加,作为最新研究成果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受到命题人的特别青睐。
②、新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作为司法考试这种难度较大的职业考试,拉开考生分数档次的重要内容,也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复习三步骤
1、通读教材并辅以适量的同步测试题:
教材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指导书是通往成功的捷径。目前有二种比较规范的教材都符合考试要求并值得推荐:一种是基础型,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共三册),其优点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介绍比较详细,考生如果基础比较差,复习时间又比较宽裕的,可选择此“辅导用书”;另一种是应试型,《司法考试名师讲义》其由曾参加命题、多年从事司法考试研究和在一线司法考试辅导的专家、教授亲自编写的,应试性强、重点突出,对考试重点特别是难点、疑点深入阐述。
作好笔记:便于以后复习时合理分配精力,根据掌握程度不同分别标以不同记号如“三星”表示已理解并掌握,“二星”表示已理解但没掌握的,“一星”则是尚未理解与掌握的。做同步测试题:通读教材后做同步测试题的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2、精读法条:
范围:司法考试主管部门建议考生阅读的一万多条法规中,从司法考试命题的规律分析:其中的50%基本不考,30%偶尔考,20%是经常考的(却占了考试的85%以上),那么考生在复习时对其中的50%可以不看,30%有时间去阅读一下,对20%法条必须多花时间予以精读。
方法:所谓精读法条而非阅读,指的是精读时应带着以下问题:
①、读法条“题眼”在哪里(即关键词);
②、该法条的考点以及会有怎样的运用;
③、与相关法条的联系与区别。当然精读时带着这三个问题肯定是有难度的,需要一定的经验及分析能力,那么可借助比较权威的重点法条分析的辅导书,如中国**出版的《司法考试法条串讲》,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3、做3-5套模拟题冲刺:
真题测试:从近3年考试真题中选取1-2套做为模拟测试,因为“真题”所提供的出题样式的示范性和命题质量非一般模拟题可以比拟,其科学性和临场感远超一般的模拟题,最具实战性,也最有利于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适应考试气氛,锻炼做题速度:前三卷中,每卷100道题在三小时内作完,即1.8分钟处理一个小案例,注意1小时做1道题与1.8分钟做一道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3) 通过做题可以查漏补缺,明确下一步的复习重点。
四、对每天复习过的知识,临睡前一定要浏览一遍,并在周末对每周复习的内容要翻一遍,最大限度地克服遗忘规律。
五、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将教材通读一遍,对于第一卷考察内容可以将相对重要的内容划出来或者做笔记,等到第二轮的复习阶段则只要读所划内容甚至只要背一背笔记内容即可。
六、制定的复习计划一定要细化到每天,其好处有二,一是知道自己每天要做些什么;二是从每天计划的落实找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