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罗马-日耳曼-希腊

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文明古发源地有五个。《世界文明史》(美国四大文明古国威廉·麦克高希)称: 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50年之间)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600年) 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 古中国(公元前2000年)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

  拉丁人,古意大利拉丁姆(Latium)地区的古代民族。其对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拉丁语。事实上,我们对这个罗马之前的拉丁民族知之甚少。“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有文化的拉丁人仰慕希腊文化,选择希腊语为自己的第一语言,用希腊语写作,例如早起的罗马史学家,乃至于帝国时期的皇帝马可·奥勒留都是如此,他们看不起拉丁语。到了公元1世纪,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拉丁语成为这一帝国的官方语言。帝国的征服者军队把拉丁语带到被征服地与当地语言混合。   最初属于拉丁人的罗马人,即使不是一个混合民族,也不是没有可能融和其他的古意大利人。罗马人的部落包含有异族成分,而希腊部落是纯种的,这似乎也是希腊人和罗马人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至少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相信:保存古代公民的纯粹血统,不容任何外族血统掺入的政策,阻止了雅典与斯巴达的繁荣并加速了它们的灭亡。罗马人将不论发现于何处,不论来自于奴隶或外族人,来自于敌人或野蛮人的高尚品德和优点,全部据为己有,乃是一种更明智更光荣的行为。   奴隶制社会后期,罗马人(Romanese)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罗马帝国。罗马人把居住在罗马帝国北方的外族部落称为“蛮族”,包括:克尔特人、斯拉夫人(Slavs)和日耳曼人了。日耳曼人是古代占据中欧和东欧广大地区的部族,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从事游猎、畜牧为主,长期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   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野蛮民族入侵敞开了大门。被当时中国汉朝打败的匈奴人的一部分,经中亚向西迁徙入侵欧洲,引起了连锁反应式的“民族大迁徙”,很多外族部落纷纷迁移到罗马帝国境内。从4世纪起,大批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以及来自亚洲的一些民族相继进入帝国疆域,在这块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开拓新的家园。这种入侵不同于一般的军事侵略,而是整个部落的迁徙,因此历史上称为欧洲民族大迁徙。其过程整整持续了4个世纪,从公元4世纪开始一直到7世纪。   随着罗马帝国陷入危机,日耳曼人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展开袭击。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蛮族王国侵入,在罗马的版图渐渐分裂成十个王国:   1.东哥特王国(意大利东北部) (Ostrogoth)   2.法兰克王国(后分裂成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   3.布根地(勃艮第)王国(瑞士) (Bourgogne)   4.西哥特王国(西班牙) (Visigoth)   5.苏维王国(葡萄牙) (又作苏维汇,Suebi或Suevi)   6.汪达尔王国(非洲北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附近) (Vandals)   7.伦巴地王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 (Lombardy)   8.盎格鲁撒克森王国(即英国)(Anglo-Saxon)   9.黑如莱王国   10.阿勒曼尼王国(又作阿拉曼尼,Alamanni、Allemanni 或Alemanni)   为日耳曼人一支的法兰克人侵入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时的法兰克王国,正在瓦解过程中的氏族制度同原罗马帝国境内日益发展的封建因素相结合,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以法兰克王国为主要代表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各个王国,在公元5世纪将过去的不成文的习惯法编纂为成文法典,后世称这些法律为日耳曼法。日耳曼法同罗马法一样,对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莱茵河和奥得河之间的日耳曼部落逐渐向南扩张。   其东支除部分定居地黑海以北草原上和多班河下游外,大部分人向西迁移到意大利、高卢南部,甚至到达西班牙和北非。 其西支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来特人从原住地回德兰半岛及移居在莱茵河口以东地区,于5世纪渡海来到大不列颠岛,他们结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并同当地的克尔特人以及后来的丹人、诺曼人等长期结合而形成【英格兰人】。   留在大陆的撒克逊人同巴伐利亚人、东法兰克人、阿勒曼人融合,并同化克尔特人、西斯拉夫人而形成【德意志人】。   西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同高卢-罗马人以及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勃夏第人长期结合而形成【法兰西人】。   在中世纪的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为东、西、南三支。   东斯拉夫人发展成为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西斯拉夫人即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   南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入、黑山人和波斯尼亚人。   位于西罗马帝国心脏的意大利,在帝国崩溃后,相继遭到东哥特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拉伯人的入侵,后来又曾被奥地利和法国所占领,直到187O年才统一。   【意大利人】主要是由古代罗马人吸收了埃特鲁斯坎人、希腊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等多种民族成分而形成。   公元前2000年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安人等希腊部落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进入后,同化了佩拉斯吉等土著居民,在前8~前6世纪,建立雅典、斯巴达等奴隶制城邦国家。同时,相互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称谓——海伦人,即古希腊人。前5世纪建立起高度的古代文明。前8世纪起,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殖民,使古希腊语和古希腊文明得以广泛传播,对欧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后受罗马、东罗马、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历史上曾有瓦拉赫人、斯拉夫人、阿尔巴尼亚人、土耳其人相继迁入,但均被同化,同时亦使希腊的语言、文化、风俗等增添新因素。18~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斗争的开展,各种民族和文化因素进一步融合,最终形成现代民族,1832年建立希腊王国。

三步搞定WM手机拖电脑上网

一、电脑上正确安装ActiveSync4.5,并且在连接设置中将“允许USB连接”和“连接到台式计算机后,允许在设备上建立无线连接”勾选。 二、手机上使用Internet共享,PC连接建议使用USB,网络连接建议使用Net而非wap,在手机上点击连接。 三、成功的话,电脑上应该会增加一个本地连接,自动获得IP地址为192.168.0.*。此时在电脑上打开浏览器上网。

网易邮箱被比下去了

  网易邮箱可以将邮件转发给其他邮箱,这点很不错。   今天突然发现,系统有一封退信,原来是被转发到的目的邮件服务器——天翼邮件服务器给退回来了。   看来在垃圾邮件过滤方面,网易是做的比较宽松啊~

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交互式地理位置信息服务

应用场景: 我和LP同去九寨沟,结果不小心走散了,要知道,电话当然可以打通,但我怎么知道我在哪里,又上哪里找她呢? 不着急,悠闲的打开Google Maps,通过A-GPS精确定位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Google纵横将自己的位置共享给LP,当然,LP也可以做相同的事情,这样,在我们的手机屏幕上,就会显示我们两个的头像,嗯,看起来离的不远,很轻松的就碰头了~ ——————华丽分隔线—————— GPS几乎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借助GPS的精确定位,可以获知自己的地理位置没错。但有时候,我们需要了解朋友的位置,并与自己的位置比对,这样可以很方便异地碰面。而处陌生环境的人,要根据语言的描述准确的找到一个地方还真是件费事的事情。如果你们都用谷歌纵横,那就好办啦。前提是,你们都使用谷歌地图移动版并且互加好友。 可能有人会担心出现身处小蜜闺房却对老婆撒谎说在天府广场老婆要求视屏通话的窘境(3G视屏通话的弊端),但这个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共享位置,可以是GPS定位的精确位置,也可以是自己指定的位置(隐私栏的三个选项:检测位置,设定位置,隐藏位置),勿需害怕老婆查岗^_^ 在电脑上也可以使用谷歌纵横(http://www.google.com/latitude/)。 Google 位置记录可以存储您到过的位置,并在 Google 地图和 Google 地球上标示出这些位置。启用Google 纵横快讯,当好友在附近时能接收到通知。当然,可以直接在 iGoogle 中添加 Latitude 服务。如果愿意,甚至可以启动Google 公开位置显示图,在博客或网站上公开您的谷歌纵横位置。 卫斯理的一篇小说说到有别有用心的人记录某人的生活起居,发现其和蜜蜂一样,前半生的活动,都是在固定的线路上,这个某人就自杀了。如果我们(上班族)用手机记录我们每天的行程,同样会发现,轨迹往往是重复的……Google让我们的视野扩大,甚至可以看见火星表面,但我们作为渺小的地球人,地球这么大,却一辈子都龟缩在一隅,难道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仰望星空”么? 附装备需求: 一、支持“谷歌地图3.3.1以及上版本”的GPS手机一台(无GPS也可,“我的位置”功能可通过识别来自您附近无线发射塔的信息广播而确定您的位置的,只是位置不精确); 二、手机开通上网功能(因为要下载当前位置的地图数据、上传自己的位置信息)。

Google Maps 网络不可用

  不知道哪天开始,智能手机上的Google Maps总是提示网络不可用了,明明UCWeb和其他网络应用都正常,为啥就说不可用呢?   在网上搜索了半天,什么卸载重装甚至还有拔电池的招数,都无用。   后来,无意间把uninet给删除了,居然就好用了。   忽然想起来前两天添加了一个uninet的接入点,而且选为系统自动选择,在启动Google Maps的时候,就自动连接uninet。   虽然问题解决了,但还是很奇怪,为啥uniwap用的很好,uninet就不能用呢?

签委托提取协议 公积金提取"足不出户"

  问:签订公积金委托协议,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   1、购房合同或购房备案表(购二手房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   2、住房贷(借)款合同复印件   3、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人是指所有借款人和缴存了住房公积金的房屋共有人)   4、结婚证复印件   5、职工住房公积金联名卡   6、最近月份的还款明细(还贷存折提供复印件)   问:签了委托提取协议,其一年的公积金余额是划拨在公积金联名卡上,还是个人的公积金还贷账户上?   答:每年的公积金余额是划进职工本人的公积金联名卡账户上。据了解,为方便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偿还房款,成都公积金中心从去年5月起,通过与职工签订委托提取协议的形式,在职职工每年偿还住房贷款后,按照协议约定的提取时间,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核定提取的公积金划入职工的公积金联名卡储蓄账户,大大方便了职工办理支取。近日,部分职工未按时归还公积金贷款本息,经中心工作人员与借款人取得联系后得知,这部分职工与中心签订了委托提取协议,误认为中心会将公积金划入其公积金还款账户,从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逾期。成都公积金中心提醒公积金贷款职工注意,请照贷款合同约定,按月足额归还贷款本息,以免逾期计收罚息,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温馨提示   “住房公积金知识问答”专栏,每周定期与您见面,若您对公积金政策和业务办理上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96319进行咨询,或者发邮件至 cdrb00@126.com进行互动。

广电赢了又如何?

  我对广电没有什么好印象,简单的说就是步入迟暮的大象吧。   这次三网合一,业内普遍认为广电赢了,我却觉得大家都输了。温总理的着急,等来这么几个结果,这个所谓的快刀斩乱麻的结果,没有什么价值。   广电没有全国的网络,没有全国的公司,仍然是诸侯割据,地方利益严重,根本没办法和电信运营商进行竞争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电信的线路入户,只要签订使用一年的合同,免接入费、设备费等等,广电的线路入户,必须交纳几大百的初装费——初装费是多少年前的东西了?广电还在接着用?所以我现在也没有开光纤电视。   当然,没有开光纤的原因还有一点,我不需要电视,毕竟互联网已经有足够多的视频资源还没有广告,何必把自己捆绑在电视机前面?   唯一的问题是,类似座机一样,电视信号成为“家庭”的一个元素。没有孩子的时候感觉无所谓,真正的有了孩子,可能电视信号也会成为必需品了。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实现一根线路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呢?广电不会轻易的把内容给电信运营商,用家庭宽带看电视还不是很现实;电信运营商也不会把号码资源轻易的给广电,用广电光纤打电话也不是很现实。最终的结果还是:每家每户两根线!

VISA.VS.中国银联

VISA国际组织日前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海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受理带VISA标识的内地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 由于中国内地的银行卡清算渠道并不开放,所有境内银行卡的人民币交易都必须通过银联通道,因此账户号以4打头的VISA标准卡即使在国内发行使用也不能让 VISA获得相应的收益,其主要收入只能来源于中国持卡人在境外的消费和外国持卡人在境内的消费。这也正是VISA整顿全球收单银行,进而禁止双币卡走银联清算渠道的真正原因。

可以理解,VISA在国内不能分一杯羹,强制分食国外的羹也无可厚非。 中国银联往海外发展,更是支持,咱肯定支持中国银联成为可以和VISA一较高下的卡组织。世界上既然可以有VISA、万事达、JCB等等,为啥就不能有中国银联? 对于持卡人其实没有什么影响,中国持卡人,谁手上没有单纯的中国银联卡。即便是出国,在有银联网络的地方使用中国银联卡,直接使用中国银联结算,给自己省钱;在没有银联网络的地方使用双币种卡,让VISA赚钱。——人家网络覆盖好,有啥办法呢,人家应得的。 多说两句,其实我不信任VISA,我不信任外国的银行家,他们具有嗜血的天性。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

成都市商旅交通公交云野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章德赞成以公里计算票价的第二种方案。其表示,地铁虽然是公益性的,但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经营和财政补贴,“地铁公司不是政府,将要独立核算,以法人资格出现,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凭感情希望那样子就能解决的。”

地铁便宜了,这种“公交”的利益自然要受到影响。 地铁问题不是简单的票价的问题,而是关乎分流,关乎成都交通未来是否畅通、成都发展是否科学的大局问题。达不到分流的目的,成都为建地铁所付出的一切不就付诸东流?难道他们愿意看见地铁寥寥无人,地面人山人海,难道把三环路建成最大的停车场他们就满意了?再者,地铁和快铁扩大了城市范围,缩小了地域区别,可以将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修正为组团式发展,这也是成都的既定方略,但如果交通成本高了,谁愿意住远了呢?成都方略又如何得以贯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