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程序员: 你们好! 以下是刊登在《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12月23日 第69版的文章——《程序人生》,值得大家一读。 感谢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的老牌Windows高级程 序员 沈家正 先生的热情推荐。不过请大家看完后, 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哟!——后果自负。;-) BTW,to Jiang Hong 不要判我跑题哟!我可是 费了好大一阵才 SCAN 完的,而且最后校对也十分的 吃力。这已经是升级版了,原始的版本“流产”在WL 了。
程 序 人 生
. 刘 韧 这个标题是借来的,西点 BBS站上专门有个信区叫做 程序人生,此信区专供程序员交流编程心得,共同探讨、 解决编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之用。因此,这个信区的主旨和 作用同本文将要描述的程序员有关程序的人生可能并没有 太多的联系。程序人生信区说的是程序,而我这里讲的主 要是写程序的人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所以不合适宜且 不避嫌地借来一个别人已经借用过一次的题目,是因为, 我觉得程序人生这个词太能概括程序员的一生了,程序员 除去程序还有其他人生,但有关程序的那部分在程序员的 一生中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甚至可以说,程序 员的其他生活都附着在程序人生之上,因它而喜,为它而 忧。 程序人生由程序员自己叙述应该更加真实可信,我这 里越俎代庖,一则是因为大多数程序员除了编程之外就没 有时间和兴趣专注于别的事情;二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 程序员都具有程序员出身,现任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那样 旁证博引的本事。近半年来,我所接触过十几位程序员, 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木讷羞涩和不善言辞,所以,业 界从来就不缺知名的企业家、总经理、公司以及产品,而 名声远扬的程序员却是凤毛鳞角。 … 程序员众生相 同是程序员,彼此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程序员一个 软件写下来,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程序员则喜欢变 来变去,实现相同的功能,每次程序写的都不相同;有的 程序员“路子很野”,写起程序来,没个规矩,什么都敢 改,追求高效率,有的程序员却循规蹈矩,一切按标准写, 不敢越雷池半步,以程序稳定可靠,为最高目标;有的程 序员写程序必须绝对安静,所以要白天睡觉,晚上写,有 的程序员则能乱中取静,一边和别人闲聊,一边敲程序; 有的程序员什么都想做,写过许多半成品,有的程序员却 从一而终,一个程序一写就是7 年;有的程序员写程序很 有条理性,注释很完整.可读性很强,以求日后容易维护, 有的程序员则是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改到哪。写完 了,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读起;有的程序员特别讲究界面, 特别看不起界面做得很糙的软件,有的程序员则不以为然, 认为象PCTOOLS5.0那样实用的界面最好;有的程序员喜欢 编书,觉得编书很有成就感,有的程序员则喜欢买书,什 么书都买,却未必有时间看;有的程序员很“自私”,写 程序,过度地占用资源或者过度地“霸道”,从不考虑同 时运行的其他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有的程序员则彬彬有 理,温温尔雅,很礼貌地对待其它程序,力求与它们“和 平相处”;有的……,有的……。 有人以周志农请王磊写自然码6.0 Windows版为例,认 为程序员过了30岁,就廉颇老矣,而程序员雷军则自信他 能干上一辈子;有人把程序员分成DOS 版的和 Windows版 的,但有人却认为以软件体裁划分程序员更加合理。 风格迥异的程序员众生相,实在让我们看花了眼,看 不清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程序人生,让我们还 是来看一看: … 一个程序员的真实状态 在和程序员小李同住一个房间的两个月中,我的作息 时间整个给倒了过来,因为在凌晨3 点以前,小李几乎从 未倒头睡过觉。虽说,他的工作房间在我们的卧室的隔壁, 但他总是时不时地到卧室来拿毛巾擦把脸,喝口水,找些 干粮吃,弄得我根本睡不好—个整觉,最后我只好按照他 的作息时间表走,但是白天,我又缺少他那种天塌下来也 能睡得香的本事。 在我们住在一起的两个月里,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小李 洗衣服,衣服脏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换上一件以前换下的 脏衣服或者干脆买一件新的。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他总是 在写程序。 那段时间,小李没日没夜地赶程序,是为了出国。今 年10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美利坚的国土。当时看, 象他这样出国就工作的机会实在难得,他的境遇让他那些 正在考托福、GRE 出国的哥们羡慕不已,但这个签证得来 确实不易。美国老板要的是一个 Windows加密程序,而小 李在今年 6月份之前,主要从事的还是 DOS中文平台的开 发工作,对 Windows并不是太熟悉,他当时有的只是足够 的聪明和边学边干的勇气。美国老板看中了小李的潜力, 但对他究竟能不能按时拿出产品来,心里并没有多少底, 所以,他当时并没有承诺,一定能把小李弄出去,只是说: 你先在国内干吧,每月给你 500美元,做的差不多了,再 E-Mail给我看。于是小李就干,那时究竟能不能出国,小 李心里更没有底,他只能用自己的程序向美国老板证明, 自己值得他把他弄到美国好的程序不光需要才气,更需要 力气。三个月下来,在学校是体育健将的小李总是觉得自 己心跳加速,体力不支,有一段时间,他老怀疑自己心脏 出了问题,还去医院看了几次。 但到了美国又怎么样呢?我刚刚收到小李发自美国的 E-Mail,E-Mail说:“我到公司的第一天,老板说,你必 须付办签证的3000美元,尽管,当时在国内,他说我不用 付这钱。然后是租房子,公司不肯给我担保,结果,我被 迫借钱付安全费,去租一间昂贵的房子,一月 500美元。 现在我除了吃饭,剩不了几个大毛。每天只想着,是不是 有钱付房钱和买吃的。我的薪水很低,但是光税就要交 37%, 很惨。而且,老板每到周末准说:“星期一给我一个new version(升级版)。” 小李的老板是个中国人,他如此欺负一个比自己小几 岁的同胞是不是太过分了。所幸的是在本文付印之前,我 又收到了小李找到新工作的mail,李兄多保重。 小李是学力学的,1995年才开始正式成为一个程序员。 他的经历使再次我相信: … 好的程序员仅凭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能对上述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持,那 就是中关村好的程序员几乎都不是计算机系出身。我的朋 友小王现在中国一所著名的学府读计算机硕士。今年,他 的导师动员他读“直博”,被他断然拒绝了,因为他觉得 现在做的“学问”并没有多大用处,他说:“我们现在做 学问就是做论文,而象我们研究网络并行处理的,国内几 乎没有做试验的条件,因此,做论文就是收集资料,综合 借鉴资料而已,这样的论文不做也罢。” 我这位朋友酷爱编程,可编程在他现在所在的实验室 里,是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以致小王现在连在实验室里 写程序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伯别人看见,笑话他又不务正 业了。实验室里的同仁提起小王,都说小王“动手能力” 很强,但说这话的时候,却并没有多少尊敬的意图。 我的另一位朋友现在读计算机博士,靠在外面接些编 程的活补贴零用,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读博士?”,他 说:“硕士毕业没有什么好去处,所以就读了博,读博至 少可以继续待在北京等机会。至于读博士对编程能力有什 么提高,我则一点都没感觉到。”我还有一位朋友,也是 计算机博士,可几年博士读下来,他却发现做策划更适合 于自己。 这就是目前的计算机教育。一位数学硕士出身的编程 高手说:“不要相信计算机等级考试能挑选出好的程序员, 公司的老板如果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录用员工,更是 荒唐透顶。因为一个没有摸过计算机的人,只要象考英语 一样地做题目,背例题,照样可以拿一个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高分。 一个旨吃苦的学理科的聪明人,有一些写程序的天赋, 一般只要一年就可以成为一个程序员,但仅有编程能力是 不够的,你还要有编程的机会,就是说,要有人愿意一月 给你2000元工资,请你做软件,这样你就可以在参与一个 软件工程中,积累编程经验,编程经验对于一个程序员来 说,要比擅长汇编或是VC更重要。接下来,需要的是持之 以恒,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谦虚地说:他已不算是一个好 的程序员了,因为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象他的同事那 样每天编程8 小时,一干就是—两年。 … 明星制软件署名以及同老板的关系 今年以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莫过于寥恒毅去了微软, 呈晓军离开晓军公司又“回到“晓军公司,周志农“侵害 ”了自己所写程序的版权,王江民亲自出山从烟台杀到北 京推出 Kv300,一炮打响,丁鸣飞离开利方写出了兼容性 好又很“温柔”的汉神中文平台,简晶离开中国龙,投靠 希望…… 这些消息无不与平时一声不吭、一旦发生变动总会引 起震荡的程序员有关。这或许是程序员最值得骄傲的时候。 从这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之中,程序员的价值得到了集中地 体现。想涨工资的程序员不妨多向老板提提这些事。我知 道一个程序员,他十分不满意老板给开的工资和位置,于 是他就和老板说:某某公司要挖我,一月给4000元,让我 主持开发某产品。老板一听急了,马上说:“我也能给你 这个数,你还是留在本公司主持开发咱们自己的产品吧。 ”,最终,这位程序员如愿以偿,既长了工资,又主持开 发成功了质量过得硬的产品,名利双收。因此,对于一个 程序员来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价值和所得不成比例,第 一步,你不应该想到“跳槽”,或者是消极怠工(对一个 程序员来说,消极怠工并没有什么好处,你不写程序,别 人只会认为你不会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程序员只有在 不停地编写程序之中,才能得到锻炼并证明自己,从而实 现自我。),而应主动找老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如果你 确实有水平,而老板又是个“懂事”的人,那么,你的要 求和想法极有可能得到实现,因为公司一般不愿意象换推 销员那样走马灯似地换开发人员。程序员一走,可能就意 味着一个产品的流产,而给程序员多加一、两千工资对于 一个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孰轻孰重,老板心里自然一 清二楚。 老板和程序员矛盾的焦点除集中在工资待遇上外,还 体现在软件署名上。公司老板认为:软件是软件公司集体 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程序员或哪几个程序员的私人作 品,程序当然是程序员写的,可文档呢?包装呢?技术支 持与服务呢?这些都是软件不可或却的部分,可这些不是 程序员所全能做得了的。况且,Win95 的作者是谁?OS/2 的作者又是谁?公司老板不同意程序员在软件上署名的真 实原因是:不愿意让程序员的地位凌驾干公司之上,因为 程序员一但成为明星,他就会身价倍增,就有了和老板叫 板的资本,“到底给不给加工资,其他公司还等着我,给 回个话?”。成为明星的程序员对于公司的作用已不仅仅 体现在其高超的编程能力上,他更多地成了某个软件产品, 甚至某个公司的象征,他的去留对用户来说,意味着某个 产品,甚至某个公司的兴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某某跳槽了,某某去美国了,某某另开公司了,所以某产 品或某公司不行了的说法。因此,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板说: 培养编程明星等于往自己身上绑定时炸弹,明星制可能对 一时吸引用户,笼络程序员有用,但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因此,明星制是危险的明星制。 希望的梦之队成立有一段时间了,可直到现在我们也 没有看出什么危险的迹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下面这件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软件署名问题 上,老板和程序员之间的“较量”有多么的微妙。事情是 这样:本来老板对程序员在软件上署名,并末表示强烈的 反对,程序员们就把各自的名字给署上了,软件快打包时, 老板突然婉转地提出,要把作者署名给抹掉,程序员一听, 二话没说,就给去掉了,老板很高兴,但在这个软件卖到 用户手中运行三个月后,原来被隐去的程序员署名会再次 显现出来。另外,程序员之间对软件署名,也存在着不同 的看法,比如,有的程序员对有人在软件上署名软件专家 某某某就很是反感,他说:他不明白软件专家是职称呢? 还是某个权威机构授予的?如果是自封的可就没多大意思 了。 再比如, 一个软件是开发小组的集体劳动的成果, 最终都署上了某一个人的名字,其他程序员心里是什么滋 味? … 程序员老板 最好的程序员是那些有天分,爱编程,能吃苦,甘于 寂寞,身体又好的默默无闻的苦干者。他们并不被很多人 所知,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鲍岳桥以及梦之队的 幸运,他们在苦干了几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除 了编程能力提高了很多以外,还是一无所有,所写的程序 是“职务作品”,所挣的工资仅能“糊口”。这时,有人 觉得编程既苦又没有前途,于是就去炒股票;有人则想多 挣一些钱,于是想法出国挣美元;有人觉得还是无忧无虑 的“田园生活”清高,于是干脆离开中关村回家“务农”, 更多有想法,有主意的程序员则不愿受老板“盘剥”,另 起炉灶,张罗自己的公司。既是程序员又是老板,努力编 程为自己挣钱,这一种理想状态,可在这种状态下的成功 者部屈指可数,因为同时兼备经营和编程两方面能力的人 才确实不多。算起来,WPS的作者求伯君可以算一个,CCED 的开发者朱崇君可以算一个。KV300 的发明人王江民也可 以算是一个。但写出畅销软件《华文办公排版系统》的捷 闻公司的老板姚志军却认为:程序员出身的软件公司老板 今后会越来越多,而且成功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姚志军 解释说:“前几年,程序员开公司饱受波折,是因为还没 有摸到市场的门道,因此栽了不少跟头,但通过这几年的 摔打,对于产品如何定位,如何制定价格策略,怎样做宣 传,怎样疏通渠道,怎样选择合作伙伴,这些事情程序员 出身的老板们心里多少都有谱了。”相对硬件来说,做软 件所需资金较少,在当前,价格已经透明的市场上,硬件 厂商挤的是规模和资金。而软件的竞争则更多地集中市场 定位和软件内在质量的好坏上。所以软件业对于一穷二白 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取得成功的捷径。CCED几乎没有什 么投资,也没有投靠任何公司,全靠朱崇君自己一个人干。 CCED在软件质量上也没有好上天去,它仅仅是抓住了 WPS 制表不方便这一条,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诸如此类的成 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投身于老板的行列。对于一个 程序员来说,一生只要找准一次定位,抓住一次机会,此 生足矣。因此,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惨淡经营的小软件公司 还在那里艰苦地维持,对于这些程序员出身的老板来说, 或许替别人打工,都比现在一年挣的多,但他们还在坚持 做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迟 早会在软件上抓住机遇,而如果就此放弃,他们则一点机 会都没有了。 … <. Kingsoft Co. Tel: 0756-333,5688 【西山居游戏创作室】 ︷ 吴 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