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程序员:
你们好!
以下是刊登在《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12月23日
第69版的文章——《程序人生》,值得大家一读。
感谢珠海金山电脑有限公司的老牌Windows高级程
序员 沈家正 先生的热情推荐。不过请大家看完后,
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哟!——后果自负。;-)
BTW,to Jiang Hong 不要判我跑题哟!我可是
费了好大一阵才 SCAN 完的,而且最后校对也十分的
吃力。这已经是升级版了,原始的版本“流产”在WL
了。
==================================================
>>> 程 序 人 生
. 刘 韧
这个标题是借来的,西点 BBS站上专门有个信区叫做
程序人生,此信区专供程序员交流编程心得,共同探讨、
解决编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之用。因此,这个信区的主旨和
作用同本文将要描述的程序员有关程序的人生可能并没有
太多的联系。程序人生信区说的是程序,而我这里讲的主
要是写程序的人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所以不合适宜且
不避嫌地借来一个别人已经借用过一次的题目,是因为,
我觉得程序人生这个词太能概括程序员的一生了,程序员
除去程序还有其他人生,但有关程序的那部分在程序员的
一生中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甚至可以说,程序
员的其他生活都附着在程序人生之上,因它而喜,为它而
忧。
程序人生由程序员自己叙述应该更加真实可信,我这
里越俎代庖,一则是因为大多数程序员除了编程之外就没
有时间和兴趣专注于别的事情;二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
程序员都具有程序员出身,现任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那样
旁证博引的本事。近半年来,我所接触过十几位程序员,
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木讷羞涩和不善言辞,所以,业
界从来就不缺知名的企业家、总经理、公司以及产品,而
名声远扬的程序员却是凤毛鳞角。
… 程序员众生相
同是程序员,彼此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程序员一个
软件写下来,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程序员则喜欢变
来变去,实现相同的功能,每次程序写的都不相同;有的
程序员“路子很野”,写起程序来,没个规矩,什么都敢
改,追求高效率,有的程序员却循规蹈矩,一切按标准写,
不敢越雷池半步,以程序稳定可靠,为最高目标;有的程
序员写程序必须绝对安静,所以要白天睡觉,晚上写,有
的程序员则能乱中取静,一边和别人闲聊,一边敲程序;
有的程序员什么都想做,写过许多半成品,有的程序员却
从一而终,一个程序一写就是7 年;有的程序员写程序很
有条理性,注释很完整.可读性很强,以求日后容易维护,
有的程序员则是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改到哪。写完
了,自己都不知道该从何读起;有的程序员特别讲究界面,
特别看不起界面做得很糙的软件,有的程序员则不以为然,
认为象PCTOOLS5.0那样实用的界面最好;有的程序员喜欢
编书,觉得编书很有成就感,有的程序员则喜欢买书,什
么书都买,却未必有时间看;有的程序员很“自私”,写
程序,过度地占用资源或者过度地“霸道”,从不考虑同
时运行的其他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有的程序员则彬彬有
理,温温尔雅,很礼貌地对待其它程序,力求与它们“和
平相处”;有的……,有的……。
有人以周志农请王磊写自然码6.0 Windows版为例,认
为程序员过了30岁,就廉颇老矣,而程序员雷军则自信他
能干上一辈子;有人把程序员分成DOS 版的和 Windows版
的,但有人却认为以软件体裁划分程序员更加合理。
风格迥异的程序员众生相,实在让我们看花了眼,看
不清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程序人生,让我们还
是来看一看:
… 一个程序员的真实状态
在和程序员小李同住一个房间的两个月中,我的作息
时间整个给倒了过来,因为在凌晨3 点以前,小李几乎从
未倒头睡过觉。虽说,他的工作房间在我们的卧室的隔壁,
但他总是时不时地到卧室来拿毛巾擦把脸,喝口水,找些
干粮吃,弄得我根本睡不好—个整觉,最后我只好按照他
的作息时间表走,但是白天,我又缺少他那种天塌下来也
能睡得香的本事。
在我们住在一起的两个月里,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小李
洗衣服,衣服脏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换上一件以前换下的
脏衣服或者干脆买一件新的。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他总是
在写程序。
那段时间,小李没日没夜地赶程序,是为了出国。今
年10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美利坚的国土。当时看,
象他这样出国就工作的机会实在难得,他的境遇让他那些
正在考托福、GRE 出国的哥们羡慕不已,但这个签证得来
确实不易。美国老板要的是一个 Windows加密程序,而小
李在今年 6月份之前,主要从事的还是 DOS中文平台的开
发工作,对 Windows并不是太熟悉,他当时有的只是足够
的聪明和边学边干的勇气。美国老板看中了小李的潜力,
但对他究竟能不能按时拿出产品来,心里并没有多少底,
所以,他当时并没有承诺,一定能把小李弄出去,只是说:
你先在国内干吧,每月给你 500美元,做的差不多了,再
E-Mail给我看。于是小李就干,那时究竟能不能出国,小
李心里更没有底,他只能用自己的程序向美国老板证明,
自己值得他把他弄到美国好的程序不光需要才气,更需要
力气。三个月下来,在学校是体育健将的小李总是觉得自
己心跳加速,体力不支,有一段时间,他老怀疑自己心脏
出了问题,还去医院看了几次。
但到了美国又怎么样呢?我刚刚收到小李发自美国的
E-Mail,E-Mail说:“我到公司的第一天,老板说,你必
须付办签证的3000美元,尽管,当时在国内,他说我不用
付这钱。然后是租房子,公司不肯给我担保,结果,我被
迫借钱付安全费,去租一间昂贵的房子,一月 500美元。
现在我除了吃饭,剩不了几个大毛。每天只想着,是不是
有钱付房钱和买吃的。我的薪水很低,但是光税就要交 37%,
很惨。而且,老板每到周末准说:“星期一给我一个new
version(升级版)。”
小李的老板是个中国人,他如此欺负一个比自己小几
岁的同胞是不是太过分了。所幸的是在本文付印之前,我
又收到了小李找到新工作的mail,李兄多保重。
小李是学力学的,1995年才开始正式成为一个程序员。
他的经历使再次我相信:
… 好的程序员仅凭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能对上述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持,那
就是中关村好的程序员几乎都不是计算机系出身。我的朋
友小王现在中国一所著名的学府读计算机硕士。今年,他
的导师动员他读“直博”,被他断然拒绝了,因为他觉得
现在做的“学问”并没有多大用处,他说:“我们现在做
学问就是做论文,而象我们研究网络并行处理的,国内几
乎没有做试验的条件,因此,做论文就是收集资料,综合
借鉴资料而已,这样的论文不做也罢。”
我这位朋友酷爱编程,可编程在他现在所在的实验室
里,是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以致小王现在连在实验室里
写程序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伯别人看见,笑话他又不务正
业了。实验室里的同仁提起小王,都说小王“动手能力”
很强,但说这话的时候,却并没有多少尊敬的意图。
我的另一位朋友现在读计算机博士,靠在外面接些编
程的活补贴零用,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读博士?”,他
说:“硕士毕业没有什么好去处,所以就读了博,读博至
少可以继续待在北京等机会。至于读博士对编程能力有什
么提高,我则一点都没感觉到。”我还有一位朋友,也是
计算机博士,可几年博士读下来,他却发现做策划更适合
于自己。
这就是目前的计算机教育。一位数学硕士出身的编程
高手说:“不要相信计算机等级考试能挑选出好的程序员,
公司的老板如果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录用员工,更是
荒唐透顶。因为一个没有摸过计算机的人,只要象考英语
一样地做题目,背例题,照样可以拿一个计算机等级考试
的高分。
一个旨吃苦的学理科的聪明人,有一些写程序的天赋,
一般只要一年就可以成为一个程序员,但仅有编程能力是
不够的,你还要有编程的机会,就是说,要有人愿意一月
给你2000元工资,请你做软件,这样你就可以在参与一个
软件工程中,积累编程经验,编程经验对于一个程序员来
说,要比擅长汇编或是VC更重要。接下来,需要的是持之
以恒,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谦虚地说:他已不算是一个好
的程序员了,因为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象他的同事那
样每天编程8 小时,一干就是—两年。
… 明星制软件署名以及同老板的关系
今年以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莫过于寥恒毅去了微软,
呈晓军离开晓军公司又“回到“晓军公司,周志农“侵害
”了自己所写程序的版权,王江民亲自出山从烟台杀到北
京推出 Kv300,一炮打响,丁鸣飞离开利方写出了兼容性
好又很“温柔”的汉神中文平台,简晶离开中国龙,投靠
希望……
这些消息无不与平时一声不吭、一旦发生变动总会引
起震荡的程序员有关。这或许是程序员最值得骄傲的时候。
从这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之中,程序员的价值得到了集中地
体现。想涨工资的程序员不妨多向老板提提这些事。我知
道一个程序员,他十分不满意老板给开的工资和位置,于
是他就和老板说:某某公司要挖我,一月给4000元,让我
主持开发某产品。老板一听急了,马上说:“我也能给你
这个数,你还是留在本公司主持开发咱们自己的产品吧。
”,最终,这位程序员如愿以偿,既长了工资,又主持开
发成功了质量过得硬的产品,名利双收。因此,对于一个
程序员来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价值和所得不成比例,第
一步,你不应该想到“跳槽”,或者是消极怠工(对一个
程序员来说,消极怠工并没有什么好处,你不写程序,别
人只会认为你不会写,而不是你不愿意写,程序员只有在
不停地编写程序之中,才能得到锻炼并证明自己,从而实
现自我。),而应主动找老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如果你
确实有水平,而老板又是个“懂事”的人,那么,你的要
求和想法极有可能得到实现,因为公司一般不愿意象换推
销员那样走马灯似地换开发人员。程序员一走,可能就意
味着一个产品的流产,而给程序员多加一、两千工资对于
一个公司来说,并不算什么。孰轻孰重,老板心里自然一
清二楚。
老板和程序员矛盾的焦点除集中在工资待遇上外,还
体现在软件署名上。公司老板认为:软件是软件公司集体
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程序员或哪几个程序员的私人作
品,程序当然是程序员写的,可文档呢?包装呢?技术支
持与服务呢?这些都是软件不可或却的部分,可这些不是
程序员所全能做得了的。况且,Win95 的作者是谁?OS/2
的作者又是谁?公司老板不同意程序员在软件上署名的真
实原因是:不愿意让程序员的地位凌驾干公司之上,因为
程序员一但成为明星,他就会身价倍增,就有了和老板叫
板的资本,“到底给不给加工资,其他公司还等着我,给
回个话?”。成为明星的程序员对于公司的作用已不仅仅
体现在其高超的编程能力上,他更多地成了某个软件产品,
甚至某个公司的象征,他的去留对用户来说,意味着某个
产品,甚至某个公司的兴衰。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某某跳槽了,某某去美国了,某某另开公司了,所以某产
品或某公司不行了的说法。因此,一位软件公司的老板说:
培养编程明星等于往自己身上绑定时炸弹,明星制可能对
一时吸引用户,笼络程序员有用,但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因此,明星制是危险的明星制。
希望的梦之队成立有一段时间了,可直到现在我们也
没有看出什么危险的迹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下面这件事,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软件署名问题
上,老板和程序员之间的“较量”有多么的微妙。事情是
这样:本来老板对程序员在软件上署名,并末表示强烈的
反对,程序员们就把各自的名字给署上了,软件快打包时,
老板突然婉转地提出,要把作者署名给抹掉,程序员一听,
二话没说,就给去掉了,老板很高兴,但在这个软件卖到
用户手中运行三个月后,原来被隐去的程序员署名会再次
显现出来。另外,程序员之间对软件署名,也存在着不同
的看法,比如,有的程序员对有人在软件上署名软件专家
某某某就很是反感,他说:他不明白软件专家是职称呢?
还是某个权威机构授予的?如果是自封的可就没多大意思
了。 再比如, 一个软件是开发小组的集体劳动的成果,
最终都署上了某一个人的名字,其他程序员心里是什么滋
味?
… 程序员老板
最好的程序员是那些有天分,爱编程,能吃苦,甘于
寂寞,身体又好的默默无闻的苦干者。他们并不被很多人
所知,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没有鲍岳桥以及梦之队的
幸运,他们在苦干了几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除
了编程能力提高了很多以外,还是一无所有,所写的程序
是“职务作品”,所挣的工资仅能“糊口”。这时,有人
觉得编程既苦又没有前途,于是就去炒股票;有人则想多
挣一些钱,于是想法出国挣美元;有人觉得还是无忧无虑
的“田园生活”清高,于是干脆离开中关村回家“务农”,
更多有想法,有主意的程序员则不愿受老板“盘剥”,另
起炉灶,张罗自己的公司。既是程序员又是老板,努力编
程为自己挣钱,这一种理想状态,可在这种状态下的成功
者部屈指可数,因为同时兼备经营和编程两方面能力的人
才确实不多。算起来,WPS的作者求伯君可以算一个,CCED
的开发者朱崇君可以算一个。KV300 的发明人王江民也可
以算是一个。但写出畅销软件《华文办公排版系统》的捷
闻公司的老板姚志军却认为:程序员出身的软件公司老板
今后会越来越多,而且成功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姚志军
解释说:“前几年,程序员开公司饱受波折,是因为还没
有摸到市场的门道,因此栽了不少跟头,但通过这几年的
摔打,对于产品如何定位,如何制定价格策略,怎样做宣
传,怎样疏通渠道,怎样选择合作伙伴,这些事情程序员
出身的老板们心里多少都有谱了。”相对硬件来说,做软
件所需资金较少,在当前,价格已经透明的市场上,硬件
厂商挤的是规模和资金。而软件的竞争则更多地集中市场
定位和软件内在质量的好坏上。所以软件业对于一穷二白
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取得成功的捷径。CCED几乎没有什
么投资,也没有投靠任何公司,全靠朱崇君自己一个人干。
CCED在软件质量上也没有好上天去,它仅仅是抓住了 WPS
制表不方便这一条,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诸如此类的成
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投身于老板的行列。对于一个
程序员来说,一生只要找准一次定位,抓住一次机会,此
生足矣。因此,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惨淡经营的小软件公司
还在那里艰苦地维持,对于这些程序员出身的老板来说,
或许替别人打工,都比现在一年挣的多,但他们还在坚持
做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迟
早会在软件上抓住机遇,而如果就此放弃,他们则一点机
会都没有了。
… <. Kingsoft Co. Tel: 0756-333,5688
>>> 【西山居游戏创作室】 ︷ 吴 邛 ︷
中国黑客X档案(节选)
网络安全必备绝密解析
中国黑客X档案
第二章:中国电脑黑客起源
1、中国黑客的起源(1994年-1996年)
2、有些名字我们不得不提起:
周志农-自然码发明人,开创大自然BBS站。
马化腾(Pony Ma)-滕讯公司总裁,中国惠多网第一批网友。
求伯君-金山公司总裁,开创西线和西点BBS站。
罗依(Roy Luo)、钟东(Dr.Arab)、潘德强……
这些我们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人们,在那个年代,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进行着中国网络人特殊的梦,也以他们的方式孵化出中国第一代黑客的雏形-窃客。
《软件创富》序
《软件创富》序一
1997前后
刘 韧
第一次见周志农是在法院门口,他一到就大喊一声“刘韧”,早就等在那里的我跟他进了法院,旁听他和自己原来所在的公司打官司,争夺自然码的著作权。当年是1997年。这场历时四年的官司最后以和解告终,周志农在这四年中变得不再年轻,自然码在这四年中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几个月后,周志农新婚,在CCED作者朱崇君家聚会,2.13作者吴晓军、中国龙作者简晶都在,大家一起叙旧。席间,吴晓军沉默寡言,其时,他业已离开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公司,将用2.13汉卡先前挣钱买的房子和车子都卖掉再投入,也没能使晓军公司东山再起,反而使吴晓军更加一无所有。大家都羡慕朱崇君的富足,没了前两年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朱崇君带了个十七八岁的“徒弟”,并打算出CCED Windows版,但后来,也没了朱崇君的消息,所幸他最终守住了以前积累的财富没丢。
几个月后,WPS97首发,求伯君穿上中山装讲WPS97的民族特色。直到那时,他还相信WPS能从Word手中重新夺回字处理市场的第一,他的理由是:WPS有2000万用户基础,WPS原来的每一个功能键都是财富,“F8是模拟显示,你就用不着费事用鼠标。”WPS直到现在还没有最终放弃,但又有什么用呢?
又过了几个月,就到了1997年底。大家开始要为“鲍岳桥、简晶离开希望电脑公司做什么”出谋划策。那天,在中关村,王江民请客。听完鲍岳桥的“遭遇”,周志农觉得鲍岳桥他们挺亏的,“什么都没得到”。鲍岳桥当时显得很迷茫,简晶有些激动,他是离开明星公司加入希望的,没想到两年之后又要离开希望。鲍岳桥、简晶当时惟一自信的是自己的编程能力,他们一再向后来借给他们钱做联众的王江民说:“王老师,技术上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你尽管说。”
到1997年,基于DOS的中国第一代程序英雄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97年之后,再很少出现新成名的程序员,一两个关于程序员的消息也都是在讲英雄迟暮。
第一次听到周奕这个名字,并记住,不是因为他写的软件有多好,而是因为他靠一个非主流的将MP3转刻成CD的小软件一个月就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5万美元的注册收入,并且,去了美国,买了辆宝马。周奕的例子让我意识到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并没有过去,只是有了新的环境。
历数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名利双收的,只有朱崇君、王江民等极少数人,朱崇君将成功经验概括得很精辟:“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分工的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既会写程序,又会经营;既有精力兼顾两者,又能将事业做大,这样的人实在不多,所以,个人成功的程序员屈指可数。
周奕之后,我又听说了网络蚂蚁作者洪以容的故事,他靠往自己软件里放广告挣钱,日子过得也很不错。接着,就传出博大以1200万人民币购买张小龙的FoxMail的消息。
周奕、洪以容、张小龙没有像鲍岳桥他们那样投奔一个公司,他们只是一个人自己做,他们没有依靠公司的力量,也没有被资本“剥夺”的不平衡。周奕他们不是不想依靠公司的力量,而是在1997年之后,很少再有资本愿意支持通用软件的发展。周奕他们是被逼上新路上去的。
Internet帮了周奕这一代,Internet首先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编程素材。由于Internet商业化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它急需大量的工具软件作为支撑,这就使周奕他们不必像鲍岳桥他们都挤在DOS中文平台上。其二,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新的免费的推广手段。这些手段包括: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软件上传到专业的下载站点、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能够找到自己、利用BBS和新闻组发布消息等等。第一代程序员要投奔公司,关键是自己个人没有市场推广能力,Internet使人们自己具备了这种能力。其三,Internet为周奕他们展现了新的盈利模式——共享软件。共享软件不是免费软件,它其实是一种先尝试后付款的营销模式,其盈利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共享,然后收入注册费;或者共享,然后收取广告费。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将共享软件送达最终用户,使这种先尝试后付款营销方式得以大规模地流行。Winzip、ACDSee都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其作者都是千万富翁。其四,Internet为周奕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Internet全球一体,网上支付现实可行,海外用户又比较愿意为共享软件付费。洪以容的网络蚂蚁比周奕的MP3 CD Maker使用面更为广泛,但收入没有周奕多,原因是周奕的用户多是海外用户,洪以容的用户多是国内用户,因此,洪以现在开发了连同克罗地亚语、泰国语等一共支持37种语言的版本,以期发展更多的海外用户。
都在说软件工厂,都在说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个人英雄总会存在,并总被人敬仰,如果都是工厂,这个世界未免太乏味了。
中国现存着大量的剩余智慧,共享软件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将这些剩余智慧转化为财富的有效手段。一个人、一台计算机加上这本书提供的方法和前车之鉴,只要你有用不完的热情和精力,再不需要别的附加条件,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下一个成功的可能就是你。
小伙子们,开始干吧!
(刘韧, 中国IT界著名记者,《知识经济》总编辑。著有《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并称中关村三部曲。2000年9月出版《中国.com》,并创办www.donews.com,长期致力于中国信息产业深度报道)
《软件创富》序二
共享软件的产业化
蒋 涛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软件无处不在:下载用的Netants,听歌曲用的Winamp, 收邮件用的Foxmail ……最近几年, 国内涌现出了了成千上万的共享软件产品,可是人们对于共享软件还存在着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决不意味着免费和没有版权,其实质就是商业软件,只有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的共享软件才能走上成功的发展之路。
共享软件的历史
共享软件并不是互联网的产物。早在1982年,两个软件开发者Andrew Fluegleman和Jim Button在他们新购置的IBM PC上分别开发了两个较大的应用软件PC-Talk (通信软件)和PC-File (数据库管理软件),但他们都不想为软件推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于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种新颖的软件销售方式——利用公告牌BBS来发行软件。 他们允许用户拷贝软件,但在软件的电子文档中要求用户向软件作者支付费用,以保证软件的后续开发和提供技术支持。
这实际上是一种“先试用后购买”的营销手段,在其他传统的商品营销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种销售方式。他们的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Jim Button对PC-File做了若干改进,并逐渐把业务规模发展成拥有数百万美元资产的公司。看到他们的成功,很多后续软件开发者也采取了这种销售方式。这两个软件为后来的同类软件,包括那些更为成功的软件,以及成千上万不太成功的软件走向同样的市场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花絮(自由软件Freeware和Public Domain)
Fluegleman把他开发的PC-Talk软件称做“免费软件(Freeware)”,并为这一名称注册了商标。这就意味着未经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以“免费软件”的名义推销自己的软件。这一限制显然不利于这一新行业的发展。后来,由于PC-Talk停止了开发,“免费软件”也就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注册含义,最终被用来指那些不要求用户支付费用的软件,但并不意味着作者放弃了版权,只有被公众化(Public Domain)的软件才意味着作者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共享软件的认识误区
中国的大多数用户都是从互联网开始接触共享软件的,习惯了免费内容的用户对共享软件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认识,甚至在软件界很多专业人士也不清楚共享软件的真正含义,这些错误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五大误区:
● 误区一:Shareware不是商业软件,是免费的。
美国共享软件职业联盟对共享软件的定义是:”Shareware” is software that offers a “try before you buy” (TBYB) capability. 美国共享软件基金会对共享软件的解释如下: Shareware is a marketing method, not a type of software or even strictly just a distribution method。
从共享软件的历史和发展来看,共享软件就是商业软件,它的实质是采用“先用购买”的手段营销,共享软件是软件行业的重要分支。
20世纪80年代,共享软件主要依靠软件发行商发行磁盘来发放软件试用版,并通过邮购或者信用卡收取软件注册费。随着Internet的普及,共享软件的传播、收费、注册变得非常便利,通过网络都可以实现,因此,共享软件得到飞速发展,软件种类品种越来越多。共享软件可以让用户在选择软件前能够试用软件的全部功能,用户们都为这种办法叫好,纷纷购买正式版本。最著名的射击类游戏Doom、Duke Nukem和Quake就是通过这种营销方式迅速走红的。
● 误区二:共享软件是小软件,定价低。
Shareware并不是小型软件,只不过相比零售软件渠道,采用Shareware这种方式销售,市场成本比较低。当然,小型软件也更愿意采取这种方式销售。
Shareware的价格主要视软件规模和市场而定,比如最常见的音频编辑软件Cooledit,它的注册费用是$399,比零售市场的Windows专业版价格还要高。还有比较有名的多媒体软件控件包MultiMedia Tools,注册费用高达999美元一套,而Borland的Delphi开发工具专业b版也不过799美元。
● 误区三:共享软件的市场小。
共享软件的市场规模并不小。比如,国外有名的共享软件如Winzip, ACDSee的销售收入都高达数千万美元,这样一个产品的销售额可能比中国的一个大型软件公司的销售额还要高得多,更不用谈利润率的比较了。
还有一个我们国内的例子:MP3-CD Maker。MP3-CD Maker是把MP3文件刻录到光盘上,还原成为音乐CD的一个小软件。该软件在2000年的月销售额曾经超过5万美元。
● 误区四:共享软件是给个人用的。
最早的Shareware是给企业用的, PC-talk、 PC-File都是企业应用的软件。到20世纪90年代初,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零售软件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大型商业软件的价格明显下降,经销实用工具类和游戏类共享软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尽管如此,但共享软件的种类仍然是十分丰富的。国外最有名的共享软件注册中心www.shareit.com 有7000多个共享软件品种销售,分为10个大类,在商业类中又包括数据库管理、项目管理、金融等12个小类。企业应用共享软件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如大部分商业软件都是使用InstallShield安装制作工具,Installshield就是从共享软件发展起来的。
● 误区五:共享软件是个人做的。
很多大型企业也在做Shareware或者采用Shareware的营销手段。广为人知的Netscape浏览器就是通过发放完全版一举成名的。从Shareware的 发展趋势来看,很多商业软件公司正在大量采用共享化的营销手段,如台湾地区的Ulead公司,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颇有名气,它的全部产品都采取了共享销售的方式,有1/3的销售额都来自软件注册费。Ulead并不是个小公司,它的市值曾高达3.5亿,大大超过了Corel公司(出品CorelDraw)。国内的金山公司在推广“金山毒霸”软件时也采取了发放试用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杀毒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
这实质上是市场的渗透和融合,零售软件走向共享,共享软件走向零售。如InstallShield以共享软件起家,发展起来后也在零售渠道销售经过包装的版本。共享营销可以大大促进零售,反过来也一样。
海外共享软件的发展
为了促进共享软件的发展,解决共享软件遇到的种种问题,1987年在美国一些著名共享软件开发者的倡议下成立了共享软件联盟组织ASP(Association of Shareware Professionals)。 ASP成员内部达成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必须尊重用户,应该承诺提供基本技术支持,应该在用户发现软件无法正常使用时向用户退费,并且让用户只要看到软件产品上有ASP的徽标,就相信该软件能够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对用户意见做出及时反应。而且,如果发生纠纷,应该可以通过ASP调查机构得到最终公正的解决。由此,ASP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共享软件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1992年开始召开共享软件评选大会(Shareware Industry Awards),今年是第11届。Shareware为软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0年的共享软件“终生成就奖”颁给了发明ZIP压缩格式的Phillip W. Katz,他在1986年开发了Pkzip,Pkunzip的压缩工具软件,并把ZIP算法公开化(Public domain)。现在几乎所有的软件都采用ZIP压缩格式。
中国共享软件的发展和困惑
互联网使中国共享软件得到了蓬勃发展,软件下载网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网站,如高春辉的个人网站、华军个人主页。共享软件配套光盘从《电脑报》开始风靡一时,现在几乎所有有名的杂志期刊都配送一张光盘,收录各种各样的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
共享软件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一大批开发者和编程爱好者加入了共享软件作者的行列,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共享软件作品,不过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非常优秀的产品,如Netants、Foxmail, 但大部分质量还不行,功能也不完整,甚至性能上还存在着缺陷,会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阻碍了共享软件的发展。
共享软件如何生存和发展一直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很多企业也做了一些尝试,如8848网站计划开设最大的共享软件超市,共享软件注册中心也有好几个。不过,面对盗版市场的猖獗,共享软件注册收费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
共享软件在摸索中发展,OICQ和联众游戏就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软件发展道路。共享软件成为聚集人气的有效手段,在联众软件成为了一种服务,OICQ和联众的广告收益都十分可观。Foxmail也在尝试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但大部分的共享软件作者还十分迷茫。
中国共享软件的出路
总结以上的观点,共享软件的实质是商业软件,它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先试用后购买”。中国共享软件的发展和出路何在呢,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商业化。提高软件质量,用职业化的精神来开发和销售。只有提高质量,加强服务,用户才能真正认可共享软件的价值。
二是规模化。共享软件是一门产业,一两个软件、一两家企业是无法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的。只有大家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共享软件才能发展起来。
三是国际化。在所有国产商品里,软件是障碍最小、最容易走向海外的产品,因为编程语言是相通的。海外有非常成熟的消费观念和软件市场,用户只要认可软件的功能和价值,就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国内程序员和国外相比,在编程技术上并不落后,只不过在对市场的认识应用以及产品的商业化方面比较欠缺,这方面的经验只有通过实战积累或有实力的公司运作才能解决。
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向中国共享软件开发者提供一系列共享软件服务项目,主要包括:
提供共享软件注册中心,每个作者都来应付邮局或银行收款是相当烦琐的事情,CSDN将提供在线付款注册服务,帮助作者减轻事务性工作。
帮助共享软件商业化,走向零售渠道和OEM捆绑销售。
帮助制作海外版,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推广共享软件。
提供在线软件广告系统,很多国产网络软件拥有大量的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实际上拥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国外广告系统依赖国外广告主,对于中国消费用户没有吸引力。我们在国产网络软件上投放国产广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广告的价值。
共享软件是一门产业,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CSDN希望和各界朋友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共享软件产业化!
(蒋涛:百联美达美公司总经理,创办了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和《程序员》杂志。)
汉字计算机编码输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转)
作者冯玉马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计算机进入我国并逐步开始普及以来,计算机汉字输入始终就是计算机中文处理的一个瓶颈,为了解决汉字计算机输入这个问题,最初采用的是大键盘汉字输入方案,然后又改为中键盘方案,最后改为标准键盘方案。现在看来,大键盘和中键盘输入方案无论从编码理论、输入效率、长时间工作疲劳程度、学习难易程度等诸多方面的哪个方面考虑,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很快就被标准键盘输入方案所代替,虽然个别大键盘、中键盘生产厂商一直打着中国人用中国字键盘等等爱国口号,并一直坚持到上世纪末,但是,最后还是被无情地淘汰了。
和大键盘、中键盘输入方案相对应,八十年代初,标准键盘编码输入开始发展,最初是全拼音输入,然后又发展了压缩拼音输入,开始,这两种输入方案都是单字输入方案,由于汉字同音字多,这两种方案都存在输入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后不久,王永明先生开发出了五笔字形型码输入法、李为民先生开发出了双拼双音音码输入法和周志农先生的自然码音型码输入法,这几种输入法都具备有词组输入功能,一定程度改变了标准键盘输入法效率低下的状况,特别是王永明先生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还具有输入单字时重码低的优点,很快的在全国普及起来,周志农先生的自然码具有较好的易学性和较低的重码率也有较大的市场。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式的汉字编码活动,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人在搞编码,年龄跨度从十岁左右到七八十岁,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千军万码”。当时的新闻差不多天天都有新编码问世,月月都有“重大突破”,短短几年的时间,各种形式公布的编码方案超过一千,开发出的各种输入软件一百余种。编码“三分钟学会”,“每分钟输入三百字”,“每分钟输入五百字”甚至“每分钟八百字”,“大跃进”式的口号一个比一个响,好象汉字计算机编码输入问题经过短短的几年,就被群众运动攻克了。一个部门以某种方式推广某种汉字输入法,另外一个部门以另一种方式推广另外一种输入方法,各种各样的键盘编码输入法消息满天飞。但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轰轰烈烈的全民编码运动就烟消云散了。绝大部分编码人及厂商最后都落得个人财两空,有的公司甚至由此而破产。“千军万码”大编码运动这一段时间,除了吹嘘口号水平一天比一天高之外,汉字编码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绝大多数编码是极低水平的重复,有的甚至是胡言乱语,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虚假的东西一经实践检验必然露馅,当然也就免不了被淘汰的下场。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人们学习计算机,首先要学习汉字输入,并且把汉字输入放到一定重要的位置,以至使不少人一直至现在还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打字,会计算机就是会打字,会打字就是会计算机,打字水平比较高点儿就是计算机高手。这种错误观念不但大多数普通群众认可,甚至大学的部分老师,大学管理者也是这种观点。虽然这种这种观点片面、狭隘,但是认为懂计算机必须能够较快的进行汉字输入还是对的。由于当时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水平,那段时间学习计算机的人确实大都能够以某种编码不同程度的速度进行汉字输入,而且大多数至少达到手写手写速度以上,从这点来讲,那段时间,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普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升级和软件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人们学习计算机的重点逐步从单纯的汉字处理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和网络通讯应用,当前大部分人学习计算机甚至主要就是学习如何用鼠标实现计算机的软件功能,计算机汉字输入放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再加上由于计算机汉字输入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扩展,由最初仅有的键盘输入方式发展到了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和鼠标输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微软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的全拼智能输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人认为学习计算机根本用不着学习汉字编码输入,因为他们受某种宣传的影响,认为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已经完备了,学习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没必要,从而放弃了学习键盘汉字编码输入。由于现在很大比例的人不会汉字编码输入,绝大多数计算机并没有配置了非键盘输入设备,在需要进行汉字处理时,绝大多数人都是用微软拼音慢慢的进行汉字输入,虽然个别计算机上配备有非键盘输入设备,但是由于非键盘输入设备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普遍还是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于是出现这种情况,不同程度上懂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够计算机汉字快速输入的人比例越来越少,不少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一分钟输不了几个汉字,而且错别字连篇,谁看了网上聊天,谁就一定会深有感触。在信息化的今天,中国文字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是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认真反思。计算机汉字编码快速准确输入究竟需要不需要?
现在有很多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不会使用汉字编码快速准确输入汉字,有下面几个原因,首先是没有大家公认的易学性好,输入效率高的键盘编码汉字输入软件,目前的汉字编码输入软件形码记忆量大,拆字难,编码输入过程干扰思维,脑力负担较大,听打想打实现困难,学习培训时间较长等缺点。而音码编码虽然编码容易,脑力负担小,学习培训时间较短,但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不能适应快速输入汉字的场合。没有能够适应大家既要求输入高效、脑力负荷小、学习容易,又能适应各种环境、能适于听打、看打、想打的汉字编码输入软件,这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是由于各种非键盘输入方法不够负责任的宣传,比如某种语音输入法曾经就宣传你能说多块,它就能输入多快,可是没有说输入里面的有大量的错别字,要知道,修改一篇错误连篇的文章比重新输入一次所用的时间并不少;某种手写输入法曾经宣传从此可以扔掉键盘,再也不用学汉字输入,可是实际上是手写输入的速度远比不上正常的手写速度,连手写的速度都达不到,还谈什么提高工作效率。厂家和商家不够负责任的宣传,使不少人产生一个错觉,汉字输入问题已经解决,不必再下功夫学汉字编码输入了。虽然在实践中很多人也深深地感觉到目前的非键盘汉字输入软件存在很多问题,远非商家所描述的那样,但总是心存幻想,希望明天早上起来一切问题就全部解决,迟迟不愿下点辛苦学习汉字键盘编码输入。
实际上,不用说非键盘汉字输入技术远远达不到完善,即使是非键盘汉字输入技术绝对完善了,非键盘汉字输入适用的范围也及其有限,更何况技术上的很多问题远远谈不上完善,有的问题是属于根本不可能绝对完善。例如语音输入中的单字输入,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即使再过一万年,只要汉字和音节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语音输入就永远不会实现汉字单字准确输入。手写输入完全依赖手写信息,就是软件智能处理十分完善了,由于手写的速度有限,无论何时,手写输入速度也小于手写速度,更达不到较快的速度,使用的范围更受限制。如果再考虑到非键盘输入都要求较高的硬件水平,非键盘输入都需要一定的附属硬件设备,价格远高于键盘编码输入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适于非键盘输入环境,使用非键盘输入的能有几人?绝大多数人不但现在,即使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还离不开汉字键盘输入。
对于计算机键盘编码汉字输入来讲,确实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无论是形码还是音码,都分别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导致使用编码输入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近十年来,研究汉字编码输入是个萧条期,过去曾经研究过编码的人大多知难而退,撤出了这一领域。剩下来搞汉字编码输入研究和开发的基本上是国内的个人和小企业,完全属于个人行为或小集体行为,本来力量就及其单薄,再加上各自独立分散,形不成规模,要想有较大的理论创新或者是技术进步谈何容易!不用说个人行为,就是小集体行为,受人力、物力、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牵制,自身生存就十分不易,想要发展哪来的力量?研究计算机汉字键盘编码输入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项目,受各方面的影响,研究成功并被广泛采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千余种汉字编码方案变成产品的不足百分之十,百余种已经成为产品的编码输入法只有不到百分之十有大小一点影响,真正依靠编码软件获得利润并能继续发展的只有有一定范围影响中的十之二三。为发展计算机编码输入有的公司导致破产,有的公司开发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发展到一定阶段,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半途退出,实际上能够始终坚持进行不断开发推出新版本的软件公司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寥寥几家。世界上计算机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不到两年更新换代一次,而国内搞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的还是仅仅凭借个人或小作坊的力量和生产方式进行开发和研制,无论国外的大计算机硬件厂商还是大计算机软件厂商每年投入的科研费用分别都是数十亿美元,而国内搞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的全部投入不足国外厂商投入资金利息的百分之一,差距如此之大,结果必然是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发展的速度。
和计算机非键盘输入相比较,非键盘汉字输入的发展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国内的一些公司和国外计算机界顶尖级公司的联合基础之上,无论哪一家外国公司在一个项目上财力、人力、设备、技术投资的都远远的超过了国内搞计算机编码输入力量的总和的多少倍。把国内所有搞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的力量全部加起来远不如国外一个大公司力量的九牛一毛。几年前,非键盘汉字输入倚仗着财大气粗,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没有一家计算机销售公司不在销售非键盘汉字输入设备,而计算机键盘汉字编码输入由于财力原因,在广告大赛中却没有一点声息。在这种背景下,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还能够坚持阵地,没有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也实属不易,几家汉字编码软件公司依然在升级自己的输入法版本,专业录入人员基本上都还是使用汉字编码输入,文化界经常从事文字工作的大多是使用汉字编码输入。这是一个力量悬殊的较量下汉字编码输入界来之不易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并不是主动争取来的,而是由于对手自己软件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对手自己把自己战败的。来势汹汹的非键盘汉字输入虽然没有彻底打败键盘汉字编码输入,但是狂轰滥炸的广告宣传使不少人产生了错觉,一种既省心又省力同时又高效的汉字输入方法已经诞生,计算汉字编码输入已经过时,学习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已经没有必要。从而放弃了汉字键盘编码输入的学习。但是,客观实际情况是新开发的几种非键盘输入方法并没有实现人们的愿望,手写输入效率非常低下,适用面窄,而且软件硬件设备代价较高,不适于普遍使用。语音输入使用范围有限,失误率较高,同时也需要必要的其他辅助设备,不适于大面积推广。所有的非键盘输入实用性并不强。最后产生的效果是,汉字计算机输入对很多人来讲非常相近于“邯郸学步”,旧的汉字键盘编码输入没有学好,新的非键盘输入又不能把汉字输入问题较好解决,遇到计算机汉字输入时怎么办?只好用微软拼音一步一步往前爬。
快速准确的汉字计算机输入究竟应该朝着那个方向发展?非键盘输入能不能解决汉字计算机快速准确输入?答案是否定的。手写输入的极限速度是手写速度,无论如何发展也不能实现快速输入;语音输入建立在语音识别和智能处理基础之上,无论技术如何完善,由于语音中不含有字型或者字意的信息,不能解决汉字单字输入。
微软键盘智能全拼整句输入或智能双拼整句输入能不能解决汉字计算机快速输入?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微软智能处理理论和编程实现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在整句中经常出现很多啼笑皆非的智能判断失误,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机器智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人的语言变化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机器智能处理无限的语言变化要达到完全正确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原因是输入信息量不足,无论目前的全拼还是双拼,都没有输入汉字的音调信息,没有语调信息就不会有完美的整句输入。即使增加了语调信息后整句输入能够比较完美解决了,汉字单字输入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仅仅依靠汉字语音信息也绝对不能解决汉字单字输入问题,要彻底解决汉字单字输入必须增加汉字单字的字型或者字意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输入必要的信息量,再好的智能处理方案和程序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结果。
从汉语文本统计可知,大约三分之一的汉字以单字的形式出现,大约三分之二的汉字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解决快速准确计算机汉字输入实际上归结为两点,一个是汉字单字的快速准确输入,另一个是汉字词组的快速准确输入,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汉字计算机输入问题就解决了。快速准确的输入汉字单字必须通过编码来解决,只要同音同调汉字重码存在,这一原则就不会改变。汉字词组输入最好的方法仍然是编码,如果编码方法恰当,绝大部分词组、熟语、成语都可以通过编码实现无重码输入,汉字快速准确计算机输入问题就解决了。汉字计算机输入的根本出路还在汉字编码输入上。
从现在看,计算机汉字编码输入至少还在部分领域内不会被淘汰,计算机汉字输入的将来会是什么样?从理论和实际来看,任何一种输入方法都不会独霸天下,微软拼音效率低下,只适用于处理汉字没有速度要求的场合;手写输入效率低下,疲劳程度高,仅适用处理汉字不多没有速度要求的场合;语音输入错误率高,特别是输入单字多的文本,错误率甚至达到不可忍耐的程度,使用范围及其有限。要想实现高效、快速、准确汉字输入,非汉字键盘编码输入莫属。当前的问题是汉字键盘编码输入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影响了人们对键盘编码输入的积极性,当一种编码方法简单、输入速度快、长时间使用疲劳程度低、输入过程不影响思维、能够适用于看打、听打、想打等等各种环境和场合的键盘编码输入方法产生时,键盘汉字编码输入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具有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计算机音节码汉字键盘编码输入方法就是具有人们愿望的理想输入法的所有优点的一种键盘汉字编码输入方法,音节码输入法将有可能使计算机汉字输入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http://yjmsrf.nease.net/new_page_8.htm
“码家军”传奇
本文节选自《中国换笔潮》(珠海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1995年1月~3月《电脑报》连载
在体育的竞技场上,中国“马家军”教头马俊仁率领王军霞、曲云霞等人组成的精锐部队,争金夺银,一日数次刷新世界纪录,令全世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马家军”的崛起,是鳖精滋补,是高原训练,还是有什么特异功能,个中奥妙,近乎于传奇。
然而,华夏大地上还有另一支阵容庞大的“码家军”部队,为了电脑的中文化进程,他们在汉字编码的攻坚战役里奋力拼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打破和刷新了多少项世界纪录,却无人做出准确的统计。
这支“码家军”中的佼佼者,随着新闻传媒的广为宣传,其非凡的业绩可以说已是家喻户晓。五笔字型和王永民、自然码和周志农、表形码和陈爱文……,就连声数码和唐懋宽,也因《电脑报》一篇短文让诸多读者们一睹其绚丽风姿。
这支“码家军”中更多的英雄豪杰,那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们同样值得大书特书。据有关人士统计说,中国“码家军”前后已历时20年之久,总人数业已超过10万之众,比较完整地提出编码方案的总数是750余种,已经申请到专利的超过400余种,已经制成电脑软件上机运行的就有100余种之多。其波澜壮阔之势,在世界科学研究史上,恐怕连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大型系统工程也相形见绌。
中国的“码家军”,每一个编码的背后,都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中国的“码家军”,每一项成功的喜悦,都满含着辛酸和苦涩。
程序五杰
吴晓军、鲍岳桥、周志农、刘旭、朱崇君作为中国第一代成名的程序员,他们个人奋斗的酸甜苦辣同中国软件地起落同步。国内接触过计算机的人都使用过或仍然使用着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的程序。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昔日的光彩。有些会在新一轮的角逐中再次成为赢家,无论如何,在他们身上会有许多值得玩味的东 西,这可能是中国软件的一笔特殊财富。
吴晓军痴心不改2.13
吴晓军1947年7月14日生于山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子专业毕业。1967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2.13A问世。
第一次见吴晓军是在科利华集团晓军公司关于商业管理软件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他正忙着以晓军公司总工程师的身份介绍晓军公司的十个管理软件。我当时很诧异:吴晓军该不会改用Delphi编写管理软件了吧?
后来在京交会上,发现吴晓军仍然钟情2.13,耐心仔细地向用户展示他的2.13L版。有人对此大惑不解:既然DOS已经日薄西山,而且,现在2.13也不是主流的DOS中文平台,连赚取最后利润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还做它干嘛?
但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一个做了10多年,曾经又被广泛认可的软件,想要轻易放下,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简晶离开还要完善《中国龙》,陈江宁离开怡江明星还要把《天汇》在 Pwin95/EOS小窗口下切换不花屏改好一样,吴晓军也要把现在DOS中文平台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全做到2.13上,有没有人用是另一回事,做好2.13则是吴晓军的心愿。吴晓军此刻的努力更多的可能只是为检验自己的能力。既然是为了实现自我,谁还会去管这些努力,能否带来利润?
对于后来成为市场第一的DOS中文平台的是UCDOS,而不是最早成名的2.13,吴晓军的解释是:他没有抓住机会。“早在199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能力做‘直接写屏’的软汉字系统,但那时公司的汉卡卖得正火,市场人员坚决反对推出软汉字2.13,这样就给了UCDOS后来居上的机会。”
为了抓住机会,吴晓军是有魄力的。为了推动产品,吴晓军曾经卖掉过汽车和住房。这是许多发了一点小财,就整天想着怎样护住钱袋子的生意人所绝对不可比拟的。吴晓军和机遇擦肩而过,不是因为眼光短浅,也不是因缺乏魄力。
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吴晓军会离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晓军公司,然后又回到晓军公司挂个总工程师的名份。他现在每天都要去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上班,主要工作是网络和机器的维护工作,他是那里的总工程师。
吴晓军现在最开心的是,2.13的老用户找上门来,求他能帮助改进一下2.13,以满足新的需求。许多用户告诉吴晓军,他们仍然在用2.13,而没有改用UCDOS,因为2.13打印速度比UCDOS快,这让吴晓军很满足。
包括鲍岳桥在内的许多做中文平台的程序员都承认自己在做DOS中文平台时,从吴晓军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UCDOS”主刀”鲍岳桥的第一本书就是《2.13剖析》,想必这本书为他以后做UCDOS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吴晓军还是保持着风趣幽默的性格 。在日前举行的周志农的婚礼上,有人称自己是“大老粗”。吴晓军则讲:“你算什么1大老粗’!比岁数,我比你‘大’,比所龄我比你‘老’,所以我才是‘大老粗’。”
吴晓军曾经用算不上开发工具的DEBUG写下了2.13H这样壮丽的篇章,H版以后他开始用汇编,现在他打算用VB写程序。对于像吴晓军这样的传奇人物,不应该过多地考虑他在使用什么开发工具,有人用了一辈子VC,也没能写出一个十个人曾经用过的程序,而吴晓军用十分笨拙的DEBUG却写出了几乎每个使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用过的2.13。
离开希望的鲍岳桥
鲍岳桥,1967年4月4日出生于浙江余姚;
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89年开始在杭州橡胶总厂电脑室工作
1992年编写出PTDOS 1.0
1993年5月进入希望电脑公司,开始从事UCDOS的开发工作,同年10月发布UCDOS 3.0
1994年到1997年先后主持开发UCDOS 3.1 ~ UCDOS 7.0及UCWIN Gold 1.0
1998年初离开北京电脑公司,与简晶等人组建了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现公司的发展是Internet网络娱乐方面
元旦前后,希望公司软件部总工鲍岳桥、副总工简晶(《中国龙》汉字操作系统的主要开发者)等三人递交了辞呈。“这是个最合适的时机”,鲍表示。因为此时UC DOS/UCWIN 7 0正好出炉,此刻离去,不会给后人扔下烂摊子,也不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希望待我不错”,他平和地表示,同时也盼望公司及大家都能理解这种正常的离去。
鲍岳桥四年多的希望之旅就此画上句号,UCDOS 3.0、3.1、4.0、5.0、6.0到7.0 的辉煌留给了历史。尽管鲍本人淡化自己的举动,但作为软件业的明星,他们的行动以及去 向还是引起业内广泛的关注和猜测。鲍对自己辞职的原因解释为自己想寻找新的挑战。的确,4年作为人生的一站也不算短暂。但据知情人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与软件公司的待遇和管理有关。鲍虽顶着“总工”的桂冠,但此头衔象征性的成分居多。据说希望公司平时部门经理级的会议,鲍“总工”都难以参加,鲍更像一位纯粹的程序员。我不知道公司对鲍“ 总工”的待遇,但光顾过鲍岳桥在黄庄那套住房的人士都反映,“鲍岳桥的家居环境更像刚 刚进城的打工仔住的地方”。
“这次离开并没有预谋,但也是思考很久了。” 鲍岳桥选择了自己创业的道路。如今,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还未明朗。公司也没注册。“软件公司比较特殊,因为产品是关键,有了产品再注册也不迟。”鲍潇洒一笑。因此目前三位好汉也无所谓上不上班,但产品开发已 在行动。公司名字也初步想好,叫“联众”,较大气,英文名“Gl obalLink”。对于他们今后主攻的方向,究竟是另辟蹊径,还是再插上一脚去争夺既有的软件市场,无论是对手还是朋友,都非常关心。“产品两大主攻方向是Internet和企业应用,都是范围很大的领域。目 前有一个产品比较明确,打算 8月份推出,但软件的产品周期很难确定。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至少会推出两个产品”。口口声声“无可奉告”的鲍岳桥在与笔者愉快的闲聊中还是透露了一些机密。
对于目前国内软件业,鲍认为整体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也不高。大家常挤在狭窄面内。其实领域很宽,也就是市场机会还有很多。言谈之中,鲍流露出自信和乐观。的确,优秀的程序员自己创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但这也是全新的挑战。首先,鲍等人长期专攻平台,如果放弃系统方面的经验而转战应用方面,将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发挥原有优势?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其次,圈内成名的程序员往往跳不出宿命,那就是只会有一个成功的代表作,很难再延长生命周期。因此,尽管31岁的鲍还年轻得令人嫉妒,但如何在新的环境下焕发第二次青春,也是严峻的挑战。而更关键的一点,三名好手都缺乏管理一个软件公司的经验,虽然技术是他们的特长,但创业之路,除技术之外,市场、管理、资金因素越来越重要。靠技术独步市场已越来越不现实。因此,他们能否在管理、市场方面找到合适的搭档,或者能否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使今后的自己具备技术、管理、市场等“多媒体”功能,无疑是今后成功的关键。
对于他们离开希望公司后的行动和打算,国内软件业的同仁大多持支持态度。许多人都通过各种途径表示愿出钱出力协助一把。据笔者所知,北京江民软件公司已经无偿借给鲍岳桥50万元创业经费,在这块充满火药味的IT市场上,这种真情令人感动。
鲍岳桥透露,从希望公司“出走”的他们仨,是未来联众公司的主要股东,谁当董事长、总经理,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做事情的,肯定也是他们仨。
平时工作疲惫之际,鲍岳桥赖以消遣的就是玩游戏,玩那种简单的游戏,如《挖金子》、《 俄罗斯方块》等。据他自己讲,他玩《俄罗斯方块》的段位可能比编程还高,因为迄今还没对手。他的另一大爱好,则是围棋,且颇为自得。对于今后的创业,离开希望的鲍岳桥似乎正陷入长考。与围棋相比,市场这盘棋无疑更凶险。鲍岳桥,你可得下出些精神来 !(本节由方兴东友情提供)
周志农梅开二度再创自然
周志农1960年12月19日生于北京。
1979年9月—1984年8月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
1984年9月—1987年11月 北京市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课题组组长
主持设计《MECCDOS汉字操作系统V5.0》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12月—1989年10月 在中国软件技术公司,设计完成《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
1989年11月—1994年2月 北京超想电脑技术开发公司 副总裁
1995年6月—1996年2月 北京长城商务促销公司 经理
1996年5月至今 北京诚至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兼总经理
1998年6月— 北京大自然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兼总经理
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V6.0B
即将走出版权官司困扰的周志农,在1996年5月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然码》的升级 远比自己官司的胜负重要。作为《自然码》作者、著作权人,周志农究竟“有没有侵犯《自然码》的著作权,能否最终取消超想公司《自然码》著作权使用资格”,今后法律自有公论,急也没有用。而且,版权官司只是他和超想公司之间的事,而旧的《自然码》在Win95下 “不稳定,不方便,功能不全,智能化处理弱”却是几十万《自然码》用户共同的事。看着许多《自然码》忠实用户,忙乱地在DOS下输入纯文本,然后在Word里面排版的局促,周志农觉得完成一个成熟的能在WIN3.2、Win95下稳定运行的《自然码》已经刻不容缓 了。
周志农说:“软件持续升级是程序员在软件发售之初就对用户许下的诺言。这个诺言要一直 履行到绝大多数用户彻底抛弃这个软件为止。那种因为公司商业利益或者“长远打算”,而中途停止软件升级的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怎么能看着那些积累了大量自定义词,早已得心应手,每天都离不开《自然码》的忠实用户去尝试着改变习惯,改用其它听起来神乎,但并十分不好用的输入法呢?重新熟悉,重新适应、重新积累用户词库对用户来说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所以,周志农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自然码》6.0最新版的README中,第一句话就是,对久等了的用户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是一个优秀程序员应有的品味。
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合作,一次又一次地被现实愚弄,周志农仍然书生气十足地相信计算机领域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目前国内软件开发已经从个人单打独斗发展到了分工合作。
1995年初,周志农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杜红超、王磊、何公道和高岩文。王磊和何公道是《英汉通》、《即时通》的主创人员。由于《英汉通》是字典软件和输入法比较相似,所以王磊和何公道写起《自然码》来,驾轻就熟。
周志农一再强调:“得到他们的相助,真是三生有幸。当然,这要感谢洪涛公司的总经理杜 红超的介绍和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杜红超为了《自然码》6.0版,做出了很大牺牲,因为王磊和何公道同时也在做《英汉通》新版,开发《自然码》必然要分散他们一部分精力。” 。
《自然码》6.0版刚刚完成,便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映,很多用户提前将升级费寄来,但周志农却不急着将不成熟的软件当正版卖给用户。《自然码》6.0版去年11月就出来了,但是正式版却在是今年5月20日才正式发行,这中间曾多次给最初的用户做免费升级。
《自然码》6.0版推出以后,让周志农颇为意外的是,卖的最好的居然是480元一套增强版,而不是价格才30元注册版。通过了解,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使用自然码的用户往往很集中,一个单位开始有一个人用,后来大家发现《自然码》的确易学好用,便纷纷从全拼改到了《自然码》。这样一个单位买一套《自然码》,全单位都可以用,而注册版则只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
对于《自然码》6.0版的定价,有人说过高,对此,周志农是这样看的:“产品价位虽然重要,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更重要。有些软件制作时间短,投资少,急急忙忙地推出,结果漏洞百出。对于用户来说,买了这样的软件再便宜也是浪费,也是白花钱。《自然码》不是为了给人试试看的,而是要让用户长期使用的,只有保持适当的价位才能真正为用户负责到底。”
《自然码》从最开始的第一版就比同类其它软件的价格高,现在也仍然是这样。这就是周志农关于性能价格比的看法。
程序高手出身的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曾经对我说:“《自然码》的加密是我做的,我读过周志农的源程序,他的程序写得效率很高,很精致。周志农应该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程序员。”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知是否有雷军和周志农私交不错的原因。
《自然码》6.0版推出以后,周志农在开发上并没有稍作停留,在完成了DOS版的BIG5码输入以后,他又坐在两年前花1万多元买的17英寸MAG显示器前,忙着改进、规范《自然码》的新形旁,构思语句缓冲输入以及Windows版的BIG5输入的总体框架。看着在计算机前忘我工作,且兴趣盎然的周志农,你绝对想不到他已经是36岁的人了。
刘旭凤凰涅盘
刘旭,瑞星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60年9月15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78-1982年,福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2-1987年,福州大学计算机系任教;
1987-1989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计算机软件专业读研究生;
1989-1993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计算机科学室工作;
1993年至今,北京瑞星电脑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
1989年年底,瑞星公司总经理王新找到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计算机科学研究室工作的刘旭,邀请刘旭出山,刘旭摔给王新一句话:“40岁以前,只做实验系统,不想搞商品化的软件。”刘旭说出这句话和他的“出身”很有关系。自从1978年九十月份,在炎热的福州,穿棉大衣走进零下5度的机房,在计算机前坐下来,手拨13条语句启动计算机,把自己写在纸 带上的程序输入计算机的那一刻起,刘旭脑子里就根深蒂固地认为搞计算机是科研和学问,同商品没啥关系。
1990年,受深圳华星防病毒卡在广告里面宣传一年销两万套的刺激,王新又拿着新加坡的一个杀毒软件TNT再次找到了刘旭,希望刘旭能参照TNT,开发一张反病毒卡。刘旭看了一眼TNT说:“要做肯定要比它做得好,只是我现在没时间。”
盛情难却,刘旭就花了2周时间为瑞星防病毒卡做了很详细的整体设计,找了一个博士生编程,很快做出了产品。
当时走防病毒的路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产品必须以卡的形式出现,软盘方式根本就没有人买。既然是卡就有一个升级的问题,杀病毒是针对具体病毒的,必须频繁升级,所以,刘旭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希望自己设计出的防病毒卡能够防未知病毒。
1993年4月份的时候,瑞星防病毒卡达到了销售的顶点,一个月销了一万套。但后来因为包括公司多元化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了防病毒产品在1994年开始滞后。“1.5版本实际上不兼容DOS6.0,1994年7月开始,国内DOS6.0上得非常快,不兼容性就特别强烈,6月份销量往下跌。一直到11月份,我们才推出Ⅱ型卡。”伤心往事难再提。
1996年7月,应夏恩公司邀请到美国交流反病毒经验的刘旭看到宏病毒在美国泛滥成灾,感染率高达90%,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出现过宏病毒。美国同行问刘旭,以防未知病毒著称 的防病毒卡能不能防住宏病毒?并对刘旭说,如果防病毒卡防不了宏病毒就肯定没有销路,因为在美国能不能杀宏病毒已经成了一个反病毒软件公司能不能生存的首要条件。刘旭回答:“还没有碰到过宏病毒,不知道能不能防。”但刘旭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的防病毒卡防不了宏病毒。“因为宏病毒和DOS病毒的感染机制不一样,一个感染数据,一个感染程序。 ”
美国之行,宏病毒给了刘旭太深的刺激,回国后刘旭就开始研究宏病毒。研究之前,刘旭夸下海口,说有个十天半个月就可以搞清楚Word的文件结构。但一真干,刘旭就开始摇头:“Word的文件结构太复杂了!”,而且,刘旭感到自己瞎子摸象一样费力分析Word文件结 构,假若微软本来就能够提供Word的文件结构,那么,自己的分析岂不是在白浪费时间。于是,刘旭就和公司市场经理一起跑到微软要Word文件结构的资料,但是微软明确地告诉刘旭,绝对不可能提供。同去的市场经理很失望,但刘旭反而高兴了起来,“瑞星公司拿不到Wo rd文件结构的资料,国内其它公司也应该拿不到。我认为机会来了。”刘旭就喜欢和人拚技术。
刘旭开始卷起袖子大干:写一个Word文件,用Debug分析一下它的结构,然后,修改这个文件,再用Debug分析文件结构在哪里改变了,加上一个宏,分析宏加在了Word文件的哪个部分。“我在大学里搞编译,猜人家的意思,相对猜得比较准。”
刘旭来北京十多年了,1997年春节他第一次没有回福州老家。刘旭对程序人生的概括是 “这不是人干的活”,“非常苦,苦不堪言。1997年,将近30天,我每天只睡2个小时,到7 月份,我的脸都是绿的。在科学院,我曾经连续50天,每天搞到早上6点多,睡到上午10点起来,然后再干到第二天6点多,编了6万多行C语言,而且全部调通,苦不堪言。”
“做程序没有自我牺牲精神,程序肯定写不好。做程序就是拼命精益求精,永不满足,一定要把它做成我目前所能做到最好的。”
而且“写杀病毒软件,更要带着十分的责任感,因为杀病毒软件在理论上是有副作用的,杀不好会把文件杀坏,杀病毒其实是病毒的逆过程,杀病毒软件如果有问题,本身就是病毒。所以,我写程序的时候,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压力很大。”
但“做完之后,大家都承认你做的东西确实有特色,广大用户在用,那种感觉不是用钱能回报的。所以,下辈子从头再来,我可能还是写程序,程序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写程序还可以满足刘旭不服输性格的需求。“我这人很自负,很难有一个人让我很服气,除了我不在意的方面,否则我一定都要超过别人。”至少写反病毒程序,刘旭永远都要求自己超过别人。“我可以吃再多的苦,可以苦不堪言,可以连日加夜地写个不停,但我不能忍受别人的反病毒程序比我强,我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
苦干了5个月时间1997年3月,刘旭拿出了第一个杀宏病毒的产品,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对于滞后了一年迟来的反响,刘旭说,他要特别感谢Word97的“宏警告窗”,刘旭把 “宏警告窗”称为检验反病毒软件质量的一块试金石。“它像一道关隘,能挡住所有带有宏 的Word文件,不管这个宏是病毒,还是用户自己写的正常宏,反正只要是有宏,它就跳出来发出警告。这样反病毒软件到底有没有把宏病毒清除掉或者有没有把用户定义的宏当作宏病毒清除掉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Word7.0的时候,还没有‘宏警告窗’,所以反病毒软件的 好坏并不是很直观。”刘旭认定瑞星8.0能够经得起Word97的考验,所以,他逢人便介绍这种用“宏警告窗”检验杀毒软件质量的方法。
朱崇君全靠自己
朱崇君,1964年2月26日生于陕西商洛山区
1981年从陕西富平迤山中学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1986年入清华大学核能所攻读能源经济专业研究生
1989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分配到国 家科委信息中心工作
1993年出任国家科委北京太乙机电高技术公司总工程师
1996年8月 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后,任董事长兼总工。
开发的软件产品主要是中文字表编辑软件CCED。早在1988年读研究生期间就首创中文字表编辑之概念,推出CCED 2.0版,目前已到6.0版。适于Windows平台的CCED98将于98年11月问世。
朱崇君在回忆CCED第一个Copy是怎样卖出去的时候,脸上始终盛开着笑容。“那时,我还在清华读研究生,天津大学力学系的用户在宿舍找到了我,他们问我,‘这就是你的公司?’我说这是宿舍。他们想买CCED,问多少钱。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CCED还能卖,当然更不 知道CCED应该卖多少钱。于是,我没有道理地问人家:‘你们带了多少钱?’,他们说,七八百元吧。我想咱也不能把人家的钱全拿光了,就450元一份吧。发票是在清华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的华实公司开的,仅交了3%的税钱。”
“CCED2.0和3.0都是联想公司帮助做的销售,我分别拿到了3500元的版本费。后来CCED 卖得很好,联想又给我配了一个BP机。”
现在已经获得很大商业成功的朱崇君说:“现实环境下的中国程序员不仅要写好程序,而且还要学会经营。尽管理论上说,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的分工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
朱崇君的话可能绝对了一些,但无疑是肺腑之言。在经历了单打独斗之后,渴望与人合作;然后合作失败,灰心丧气,再回到单打独斗。朱崇君在与人合作方面无疑有着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切身体验。
关于高级程序员和市场合作者最终决裂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令朱崇君们伤透了心:一是急功近利的生意人心理使合作土崩瓦解;二是自己在合作之初没有想到用法律、合同的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朱崇君在众多的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要不,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只签一个版本的合作。这样,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适宜合作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解除原来的合作关系。再比 如,朱崇君还在信息中心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单位出据证明——CCED是朱崇君用自己的计算机在业优时间所做的业余发明。因此,朱崇君就没有周志农在离开原单位时关于《自然码》是不是职务发明的麻烦。
朱崇君精明能干、头脑清楚。他最早在国内提出软件注册销售概念,并在CCED的销售上 成功地付诸实施。软件注册销售是避免软件在流通渠道上价格翻一番,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共 同受益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销售方式。
朱崇君的公司名字叫乾为天,据说是八卦中的上上卦。希望这一卦能够保佑CCED顺利平滑地移民到Windows上来。
周志农和“自然码”的故事(转)
虽然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但是走出大学后才真正用上了计算机,不知不觉就与计算机结下了缘份。
1984年,周志农告别了5年制的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分配到了北京的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期间搞过局域网,做过一个叫做MECDOS的汉字系统,汉化过很多西文软件。因为MECCDOS中需要中文输入方法,于是逐步进入了汉字编码和输入方法的圈子里。
在管理者眼里程序员是知识分子,带有一切知识分子的缺点:“自私、狭隘、傲慢”等等,于是管理人员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方法,希望开发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但是事情往往不如人意,跳槽事件经常发生。
程序员是“知识分子”,学的是技术,为的是给自己和社会创造财富。管理人员学的是“管理”,拥有指挥程序员和给程序员评定价值的权利。管理人员有钱和权,管理人员之间可以用钱和权进行交换,容易合作,而程序员之间就不同了。原因是,金钱、权利都是利益,是有价值的,可以进行交换,而程序员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不能交换。当技术成为成果取得价值后,按规定其成果属于单位,程序员的成果不能自己支配,程序员只能依赖管理人员所给予的价值领取很有限的工资和奖金。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只有以跳槽做为条件与管理者交换才能取得更多的价值。
依照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单位提供了条件使得程序员的技术得到提高,程序员理所应当将其技术转化出的成果无偿给单位使用。而程序员的认识显然与管理者不同,程序员通常难以接受其技术完全是由单位提供条件所创造的“事实”,技术的提高以及成果的取得,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或者至少自己的努力占有很大的比重。单位无偿占有其成果,甚至强行占有,当然会造成程序员的不满。特别是当技术产生成果后,成果不被重视或自己的待遇得不到相应提高时,更是无法忍受。
周志农认为程序员带着成果出走,主要原因是对不公正待遇,或对预料到未来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报复行为。技术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不是眼前的,很难预测,对于价值的多少,更难有一致的认同。因此程序员与管理者在成果价值的认同上一定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离异现象的发生。
做一个程序员是艰难的,在创造成果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因为法律可能并不公正。
有一种现象让很多人不能接受。那就是,你整天看着程序员在日夜忙碌,也不知他在忙些什么,忽然有一天他向领导提交了辞职信,然后带了成果到新公司上班或自己办公司去了。但是,单位无偿占有个人成果却司空见惯,相信大家都能接受。
在我国所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中,个人与单位是没有条件可讲的。比如你可能仅仅上了一个月的班,也许你的待遇是最低的,也许你的成果与单位的工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但是只要你无法证明没有用单位的设备和时间,很有把握地拿出单位盖了公章的并且仍然认可的非职务证明,那么其成果都可以被认为是职务性质,也就是说成果是单位的。后面的一切利益,包括署名权都是由单位掌握,就连你离开单位以后,这项成果都不能再用,甚至你可能连在这项成果上继续修改的权利也可能被剥夺了。既然政策如此,程序员为什么情愿让还未完成的成果在能体现其价值的时候就交出去呢?万一这项成果成熟了,有价值了,单位不能给与奖励的话,企不会造成将来的被动局面了,搞不好还会因为带走自己的成果反而成为被告,甚至被判刑。
能够使感兴趣的事情成为职业是最大的福气,但是换取这种福气也需付出很大的代价。
周志农在研究所开发的MECCDOS虽然已经有用户基础,也曾多次获奖,但是单位领导认为软件盗版严重,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能够配合硬件起到促销作用就已经很知足了,不愿意深入开发。于是周志农与领导产生了分歧,虽然汉字系统的课题组已经取消,周志农担当网络组组长,但是一有空闲就继续干汉字系统和输入法,1987年周志农带着自己的第一个“成果”,与别人合作参加了在大连的“中华杯中文电脑公开赛”。虽然这第一个输入法在比赛取得了多项金杯和多块金牌的好成绩,却得到的是所内严重处分,扣发工资等。
1987年正是“五笔字型“火爆的时候,单位领导参加了某展览会回来后,语重心长地说:“输入法不要再做下去了,‘五笔画’三分钟一学就会,通过‘五笔桥’很快就能练成高效的‘五笔字型’,一分钟能输入200多个汉字,再做输入法一点意义都没有”。
既然周志农说服不了领导,而在单位又不能继续工作,也不能将成果转化为商品,那么只有离开单位了。于是周志农经过半年多的交涉,单位领导终于同意让他交回半年多的工资奖金,并支付单位两千多元的“机时费”,让他带着自己的“私活”和“处分”离开单位了。
合作一定要选对伙伴,还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盲目依赖协议和法律。因为协议和法律只能约束未发生的行为,却不能纠正已经发生的不公正行为。
社会上的人与学校和研究所的是人不同的,在社会上大家都是为了挣钱和发展,一个刚刚下海的人处处被暗算是极平常的。现在的公司和单位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只要不是个体行业,没有一个是需要法人代表承担经济责任的。如果你被一个公司骗了,或者是间接被骗了,就是法院判他该给你钱,也执行不了。其实,人家早就另立户头或是将骗来的钱转变成了个人财产了。
周志农在经受了种种坎坷后,现在才知道无论怎样艰难,也要自己办公司,虽然初看起来发展速度可能会慢一些,终究会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还是自己管理自己最稳当。
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电脑事业的发展应该说盗版软件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自然码5.61注册版发行了两年,用户上万,一共收到23个用户的注册费,总共只有460元。
周志农说,这个问题要辩证来看。盗版的确让很多买不起软件的人都用上了软件,但是因为国内软件风险大,不挣钱,因此就不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国内软件的开发和推广上,从而导致了我国软件业至今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水平上。
其实在过去,国内的很多其它行业也都非常落后。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大部分行业都吸收了巨额投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搞了很多大规模的合资企业,发展了多年才有今天的繁荣。而作为软件业,如果不是因为盗版,恐怕也会吸收投资,引进技术而繁荣起来的。
做软件的必需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同时也要自己用这个软件。制作软件要看准用户需求,面向未来。只考虑技术或只考虑市场都会走偏。
自然码6.0的改造是在1996年初进行的,当时手写笔输入和语句输入正在市场的热点上,人们期望不用学的笔输入和只用声母或不用选择的连续拼音输入能够取代已经厌烦了的字词编码输入。但是,很多用户是盲目的,因为他们还没接触到成熟的产品,并不知道手写和语句的潜在问题。当时如果跟着市场跑就会将自然码的新版本做成以语句输入为主的方式了,但是周志农没有做。
周志农看出,当Windows95逐渐成为通用平台后,它上面所用的GBK大字符集(20982字)内码一定会取代过去的GB2312(6763)内码标准。另外,随着Inetnet的广泛普及,我国与海外和台湾的交流也会日益增加,而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好用的双内码(GB/BIG5)拼音和双拼输入方法。因此将新产品特征定位在“多内码、多方案、多环境、多词组”上,然后进一步强化智能化处理,使其既有字词方式适合大字符集的特点,也兼有语句智能相关的优点,同时又比较容易地解决了双内码,多种双拼和多种编码的处理能力。
实践证明周志农当时没有看错,自然码6.0一上市后,就跻身连邦软件排行榜输入法第二。目前随着Windows95、Windows98的日益普及,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制定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的正式发布,GBK大字符集的应用和普及也将随之升温,新的自然码在处理大字符集的汉字上将会显得轻松自如。
“自然码”发展历程:
1988年10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1.0版,具有独特的万能挂接、中文标点、中文数字、南方音、难字查询、即时造词/删词功能。
1989年6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2.1版。
1990年12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3.1版,增加自造词自动存盘功能。
1990年6月,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4.1版,首次将智能相关技术引人汉字输入法,同时也支持自然码词库卡。
1992年6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0版,允许使用EMS扩充内存,取代词库卡,减少对实内存的占用。
1994年4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2希望专用版,成为希望电脑公司UCDOS3.0以上版本的捆绑软件。
1994年6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5.61版,进一步增大词库量,采用硬盘直接读取,多种编码方式选择,新的多重南方音功能。
1997年5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版,多环境(DOS/WIN/WIN95共享)、多词库(成语、地名、军事、医学、法律、出版)、双内码(GB/BIG5)、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处理。
1997年10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A版,增加多内码、多方案及更多的辅助功能。
1998年5月,“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B版,利用多词库支持GBK 20902汉字,扩充汉字为可选字库方式,增加切音汉字查询,增加简繁双集字词输入功能。
1998年12月,即将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6.0C版,增加“词语”功能,既有字词输入的优点,又可以像语句输入法一样,同时又消除了语句输入无法夹杂简码词的问题。
http://www.mm123.com/IT/IT16.htm
程序英雄今安在(转)
对于年轻的中国软件行业来说,如果从1984年CCDOS的出现算起,中国软件的历史也就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中,国内出现了一批批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软件开发者,他们是撑起中国软件产业的脊梁,这些人有的默默无闻,有的一闪即逝,有的是长青树,有的是生力军,他们开发的产品和他们的名字,永远都会留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史上。这里介绍的是几位当年名闻全国的程序英雄,他们今天还好吗?
吴晓军——心还不老
采访晓军,是通过E-mail进行的,一封简短的信发出之后,第二天就有了回音,详细谈了近况,末了还附一句特别的话:“今天是我51岁生日,也是法国国庆日,庆祝法国夺得世界杯冠军。”
在编程的朋友中,晓军是年龄最大的一个,记得他给我讲的第一件事就让我震惊,2.13汉字系统是他用Debug一句一句写成的,这意味着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采用的是最直接的方式,需要记住计算机每个寄存器里的数据。在我的记忆里,还有一个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是求伯君,WPS是汇编语言写成的,而且都是相当大的软件。
晓军1983年就开始玩电脑,那时这还是新鲜玩意儿,琢磨汉字问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1985年有了PC/XT机,晓军开发出了2.11版,两个月后,增强版本2.12诞生,到了1986年中,2.13汉字系统开发成功,后面的2.13A、C、D、E、F、H等各个版本也就为广大用户所熟知了。
作为解决中文信息处理的元老级产品,2.13汉字系统和晓军公司同样著名,走过了曾经辉煌的一段,但由于经营思路的差异,晓军与合伙人的合作越来越艰难,1996年初,晓军让出了公司法人的位置,出现了“晓军公司无晓军”的现象,其后晓军公司被科利华公司收购之事,与吴晓军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晓军是从原电子部六所出来的,整整七年之后,晓军又回到了六所,现在他是彩虹集团北京华胜计算机有限公司微机事业部总工程师。在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他没有发表更多的宏论,只是说在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总结一下是必要的,历史也会成为财富。
鲍岳桥&简晶——寻求改变
同鲍岳桥、简晶相互认识的时间很长,但彼此熟识的时间并不长,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曾经是竞争对手。在DOS中文平台最为火热的那几年,我在怡江公司打工,而鲍岳桥是UCDOS的开发者,简晶则是“中国龙”的开发者,竞争的产品在市场上免不了要比一比、拼一拼,到了最后,UCDOS、超想、天汇、中国龙等几家采用“直接写屏技术”的汉字系统中,只有UCDOS硕果仅存,是至今唯一还在销售的DOS中文平台软件,可见其生命力之长久。
鲍岳桥,1989年杭州大学数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希望集团总工程师,获得过中国科学院授予的“青年科学家”称号,是UCDOS 3.0~UCDOS/WIN7.0的主要开发者,多年的开发经验使他较一般程序员有了更多的经历,因为开发中文平台软件与开发普通应用软件不同,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更全面的考虑。
简晶曾是昆明明星电脑公司的主要人员,作为“中国龙”设计者,他一度成为DOS中文平台软件领域颇为知名的软件开发者。1995年,简晶离开了明星电脑公司,出任北京希望集团副总工程师,继续开发UCDOS SDK for C/C++等,并和鲍岳桥等人合作开发UCDOS 7.0和UCWIN Gold 1.0。
1998年春节前,鲍岳桥、简晶等离开了希望公司,几个人开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公司——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想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发展方向上,他们选择了Internet作为新的突破口,准备抓住Internet今后发展的两大热点,一是网络搜索,二是网上娱乐。网络搜索造就了“雅虎”、“搜狐”等著名的站点;而联众则从网上娱乐入手,目前已正式开通了“联众网络游戏世界”站点(www.globallink.cn.net),提供多种网络游戏。
在他们看来,Internet为程序开发人员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会,就“联众网络游戏世界”而言,鲍岳桥、简晶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人自己的娱乐和游戏站点。
陈江宁——不甘寂寞
陈江宁的名字,永远和天汇标准汉字系统连在一起,因为他是天汇3.0的主要开发者,特别是天汇3.1袖珍版,两百多K的程序就把汉字系统最主要的功能都实现了,成了网虫们人手一份的必备软件,这也给陈江宁带来了不小的名声。
陈江宁是个工作狂,用“疯狂”这种很刺激的形容词来形容他并不过分,也许是开发人员共同的特征,昼伏夜出已成为习惯,他这种习惯甚至影响到了我(笔者曾是陈江宁同事)。
今天的陈江宁是航天金穗公司的副总工程师,BBS和Internet上流传的是他写的汉字系统,但他本人却干起了与汉字系统没有太大关系的税务系统软件的开发,每天的劳作依旧,只是少了那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少了那种痛快淋漓的争论。
当我们谈起中文系统软件,谈起未来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陈江宁非常关注软件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中文平台软件的发展。在问及他以后还有什么新的打算时,他说有几个方向是他最为关注的,一是围绕中文化的软件开发,这其中涵盖了网络的中文应用,小巧而实用的工具软件是其中的一个开发方向;二是中文应用软件的开发,这类产品不一定很大,但应当是很精致,切实解决电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程序员,最高兴的是看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在这一点上陈江宁得到了,至于今后还能否做到,则要看他自己的了。
雷军——不再编程
雷军现在是北京金山软件公司的总经理,在软件圈也算是个名人,整天忙来忙去,要想抓到他不容易。与国内很多软件公司一样,领导人多数是技术人员出身,雷军也是个编程的高手。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雷军在大学里就是个出名的电脑迷,据他自己讲,在大学期间他从没缺过钱,因为帮别人干点活就会挣到不少钱,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更加迷上了编程,而且越玩越出花样。在软件圈,当年的“黄玫瑰小组”非常有名,雷军就是其中的主力,国内几个著名的加密软件之一——BITLOK就出自雷军之手,还有当时几乎人手一份的小工具软件如RI等等,都是雷军他们这个小组开发的。
自此之后,雷军加盟金山公司。
今天,作为北京金山公司的统帅人物,雷军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编程序,用电脑最多的时候是在新产品上市之前,这个阶段的测试工作是最为繁重的,公司里每个人都会参加测试,而雷军是最主要的测试人员,因为他对软件太熟悉了。
雷军现在满脑袋里装的都是如何让公司更好地运转,出更多的产品,没时间再去编写程序。他已经由一个技术人员蜕变成一管理者,一个懂得如何经营、如何管理、如何预测市场、如何辨别软件质量的人。
作为一个朋友,也作为以前的同事(注:笔者曾为北京金山副总经理),我深信雷军依然还想编程,至少在电脑前认认真真地与盗版者斗法,远比在商场中的拼搏要来得轻松些。
周志农——崇尚自然
周志农有自己的公司,还有自己的BBS站,公司叫大自然软件有限责任公司,BBS站叫大自然站,都与自然有关,当然周志农最出名的还是他的输入法——自然码。
1989年,周志农用汇编语言写了一个输入法,这就是自然码,当时开发的输入法没有版本号,所以自然码没有1.0版,正式的版本号是从2.0开始的。其后的3.0、3.1、4.0、4.1、5.0、5.2、5.61版,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当然这些版本都是基于DOS的版本,包括授权UCDOS的。
自然码6.0版是采用C++语言编写的一个版本,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地加以改进为6.0A、6.0A+、6.0B,马上要推出的是6.0B+版,是自然码的最新版本,相信很多人在盼着这个版本的出现,毕竟是那句中国的老话:习惯成自然。
打电话给周志农,想了解一下他最近都在干什么,短短的几句话,让周志农谈起了自然码,也谈起了超想汉字系统。1986年,周志农自己开发了一套汉字系统MECCDOS,经过多年的改造,这套汉字系统已相当成熟,后来将另外一部分表格识别技术与MECCDOS进行整合,于1992年完成了超想汉字系统的开发,在当时的中文平台软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表格自动识别的技术特色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注意,经过几年的变迁,超想公司经历了许多波折,周志农开始专心地研究自己的自然码,对于超想汉字系统,周志农为此伤了不少心,也不打算再做下去了。
在谈到近况时,周志农非常坦率地说自己在改程序,而不能说是在做程序。在他看来,自然码尽管经过多年的开发,依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输入方式,也提出了大量的改进意见,所以主要的精力都投在了进一步完善自然码上。
对于自然码今后的发展,周志农谈到了一些想法,原来的自然码只是一种汉字输入方案,现在希望能够开发成为一个汉字输入平台,即提供多方案的汉字输入技术,既照顾到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又不断创新,使汉字输入方便快捷。
在我与周志农的交往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觉得他不是一个商人,也不是最好的程序员,而是一直在努力追求着一些东西,一些与众不同的追求,也许那就是“自然”。
令人遗憾的是,还有许许多多著名的程序英雄没有在这篇文章中出现,这其中有求伯君、廖恒毅、王志东、王江民、朱崇君等等为人们熟知的人,由于时间和文章篇幅的关系,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他们过得都很好。
超想软件:http://www.cx66.com/cxgzs/SayYouSayMe/358.htm
推荐网址:http://www.cx66.com/cxgzs/SayYouSayMe/i34.htm
周志农梅开二度再创自然(转)
日期:2001-08-29
周志农1960年12月19日生于北京。
1979年9月–1984年8月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
1984年9月–1987年11月 北京市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课题组组长
主持设计《MECCDOS汉字操作系统V5.0》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7年12月–1989年10月 在中国软件技术公司, 设计完成《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
1989年11月–1994年2月 北京超想电脑技术开发公司 副总裁
1995年6月–1996年2月 北京长城商务促销公司 经理
1996年5月至今 北京诚至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兼总经理
1998年6月– 北京大自然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兼总经理
推出《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V6.0B。
即将走出版权官司困扰的周志农,在1996年5月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自然码》的升级远比自己官司的胜负重要。作为《自然码》作者、著作权人,周志农究竟“有没有侵犯《自然码》的著作权,能否最终取消超想公司《自然码》著作权使用资格”,今后法律自有公论,急也没有用。而且,版权官司只是他和超想公司之间的事,而旧的《自然码》在Win95下“不稳定,不方便,功能不全,智能化处理弱”却是几十万《自然码》用户共同的事。
看着许多《自然码》忠实用户,忙乱地在DOS下输入纯文本,然后在Word里面排版的局促,周志农觉得完成一个成熟的能在WIN3.2、Win95下稳定运行的《自然码》已经刻不容缓了。周志农说:“软件持续升级是程序员在软件发售之初就对用户许下的诺言。这个诺言要一直履行到绝大多数用户彻底抛弃这个软件为止。那种因为公司商业利益或者“长远打算”,而中途停止软件升级的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怎么能看着那些积累了大量自定义词,早已得心应手,每天都离不开《自然码》的忠实用户去尝试着改变习惯,改用其它听起来神乎,但并十分不好用的输入法呢?重新熟悉,重新适应、重新积累用户词库对用户来说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所以,周志农在今年5月份推出的《自然码》6.0最新版的README中,第一句话就是,对久等了的用户表示深深的歉意。这是一个优秀程序员应有的品味。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合作,一次又一次地被现实愚弄,周志农仍然书生气十足地相信计算机领域没有合作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目前国内软件开发已经从个人单打独斗发展到了分工合作。
1995年初,周志农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杜红超、王磊、何公道和高岩文。王磊和何公道是《英汉通》、《即时通》的主创人员。由于《英汉通》是字典软件和输入法比较相似,所以王磊和何公道写起《自然码》来,驾轻就熟。周志农一再强调:“得到他们的相助,真是三生有幸。当然,这要感谢洪涛公司的总经理杜红超的介绍和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杜红超为了《自然码》6.0版,做出了很大牺牲,因为王磊和何公道同时也在做《英汉通》新版,开发《自然码》必然要分散他们一部分精力。”。《自然码》6.0版刚刚完成,便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映,很多用户提前将升级费寄来,但周志农却不急着将不成熟的软件当正版卖给用户。《自然码》6.0版去年11月就出来了,但是正式版却在是今年5月20日才正式发行,这中间曾多次给最初的用户做免费升级。《自然码》6.0版推出以后,让周志农颇为意外的是,卖的最好的居然是480元一套增强版,而不是价格才30元注册版。通过了解,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使用自然码的用户往往很集中,一个单位开始有一个人用,后来大家发现《自然码》的确易学好用,便纷纷从全拼改到了《自然码》。这样一个单位买一套《自然码》,全单位都可以用,而注册版则只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
对于《自然码》6.0版的定价,有人说过高,对此,周志农是这样看的:“产品价位虽然重要,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更重要。有些软件制作时间短,投资少,急急忙忙地推出,结果漏洞百出。对于用户来说,买了这样的软件再便宜也是浪费,也是白花钱。《自然码》不是为了给人试试看的,而是要让用户长期使用的,只有保持适当的价位才能真正为用户负责到底。”《自然码》从最开始的第一版就比同类其它软件的价格高,现在也仍然是这样。这就是周志农关于性能价格比的看法。
程序高手出身的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曾经对我说:“《自然码》的加密是我做的,我读过周志农的源程序,他的程序写得效率很高,很精致。周志农应该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程序员。”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知是否有雷军和周志农私交不错的原因。《自然码》6.0版推出以后,周志农在开发上并没有稍作停留,在完成了DOS版的BIG5码输入以后,他又坐在两年前花1万多元买的17英寸MAG显示器前,忙着改进、规范《自然码》的新形旁,构思语句缓冲输入以及Windows版的BIG5输入的总体框架。看着在计算机前忘我工作,且兴趣盎然的周志农,你绝对想不到他已经是36岁的人了。
超想软件:http://www.cx66.com/cxgzs/SayYouSayMe/354.htm
自然码发明人周志农访谈录
日期:2004年7月18日
中文输入法还需要发明吗?
——访自然码发明人周志农
杨谷